作為找礦標志的放射性化學成分特征,各類礦床基本相同,其差異則主要表現(xiàn)為含量的不同。而對于每一礦床來說,鈾礦床地下水放射性化學成分及含量,又均服從于水文地球化學帶,表現(xiàn)出明顯的垂直變化規(guī)律。這種找礦方式稱為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因而,查明水文地球化學環(huán)境,對闡明地下水放射性化學成份的形成及礦床保存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標志及其意義在礦床附近能形成放射性元素及其伴生份異常含量的水暈,是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方法的基礎。因此,水中放射性元素及其伴生組份均可作為尋找礦床的標志。但是,放射性元素含量高的水,井不經(jīng)常由礦化引起。在某些有利條件下,循環(huán)在正常含量巖石中的水,其放射性元素含量也可很高(例如酸性巖漿巖地塊和射氣聚集體能使水富集氫,沉積巖的礦化層狀氯化鈣鈉質(zhì)水能使水富鐳等)。相反,在某些不利條件下,即使與鈾礦床有關(guān)的水,其含量也并不高(例如鈾被還原,吸附,生成難溶礦物或強烈沖淡等等)。因此,任何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資料通常都不能直接反映出水與鈾礦化的關(guān)系。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標志應當看成是綜合性的。而其合理應用又必須建立在地質(zhì)一水文地質(zhì)條件的基礎之上。許多實際工作表明,即使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相同,但由于它們所存在的地質(zhì)-一水文地質(zhì)環(huán)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找礦意義。因此在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工作中,當對每一個水點進行評價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并不是水中放射性元素(及其伴生粗份)的絕對含量,而應是這個含量高出水文地球化學背景值的數(shù)值。因此,對于氣候、地貌、水文地球化學環(huán)境,巖石基本類型及其它等方面有顯著差的各個地層和地區(qū),應當分則確定其水文地球化學背景值。1
鈾礦床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循環(huán)在鈾礦化地段的地下水,能在鈾礦床附近形成具有放射元素及其伴生組份的異常含量的水分散暈。因此研究鈾及其伴生元素的異常含量的水分散暈的形成與分布規(guī)律,是普查鈾礦床的水文地球化學找礦方法的基礎。目前,在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學找礦工作中,應用最廣的放射性元素為:鈾(U),鐳(Ra),氧(Rn)三種。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尹維龍 - 副教授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