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神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yī)鏡》卷二十。主治痘成漿之時,氣血外出,自心舍空虛,神無所依,或昏睡不醒,口中喃喃,狂言如祟。
組成人參、當(dāng)歸、熟地各二錢(6g),茯神、石菖蒲各一錢(3g),棗仁(炒,研)八分(2.4g),遠志六分(1.8g),炙草五分(1.5)。
用法用量上為末,豬心血為丸,辰砂(水飛)為衣。燈心湯送下。
主治痘成漿之時,氣血外出,自心舍空虛,神無所依,或昏睡不醒,口中喃喃,狂言如祟。
附方名稱:寧神湯
組成:人參、青皮各五分(1.5g),黃芪二錢(6g),神曲七分(2.1g),黃柏、當(dāng)歸、柴胡、升麻各三分(1g),蒼術(shù)、炙草各一錢(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食后昏沉,懶動嗜臥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功用:補中益氣,清熱燥濕
名稱:寧神湯
組成:石菖蒲、茯神、梔子仁(酒炒)、甘草(炙)、黃連、木通
用法:燈心為引,水煎,加竹瀝服之
主治:痘已收靨,余熱不退而發(fā)搐者
出處:《片玉痘疹》卷六
名稱:寧神湯
組成:干生地黃、川木通、防風(fēng)、甘草、麥門冬(去心)、天竺黃、茯神、朱砂、麝香
用法:每服一餅,臨臥時薄荷湯化下
主治:急驚風(fēng)
出處:《片玉痘疹》
功用:涼心肺,化熱痰
制法:共研極細,煉蜜和捏作小餅子
名稱:寧神湯
組成:人參、青皮各6g,黃芪25g,神曲9g,黃柏、當(dāng)歸、柴胡、升麻各5g,蒼術(shù)12g,炙甘草3g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脾胃氣虛,中陽下陷,濕熱內(nèi)蘊;飯后昏沉,懶動嗜臥
出處:《嵩崖尊生》
功用:補氣升陽,清熱燥濕
重要文獻摘要方論選錄
《羅氏會約醫(yī)鏡》:“寧神湯新。治痘成漿之時,氣血外出,自心舍空虛,神無所依,或昏睡不醒,口中喃喃,狂言如祟等證。此亦常病,勿作慢驚施治。人參、當(dāng)歸、熟地各二錢,茯神、石菖蒲各一錢,棗仁炒研八分,炙草五分遠志六分。共為末,豬心血和為丸,辰砂水飛為衣,燈心湯下。”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黃琦 - 碩士生導(dǎo)師、教授 -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第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