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TJ-II氦仿星器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TJ-II氦仿星器由西班牙國家實驗室研發(fā),主半徑為1.5m,平均小半徑為0.2m,磁場為1T,主要研究磁約束等離子體的物理特性。

氦仿星器仿星器是指一種外加有螺旋繞組的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它由一閉合管和外部線圈組成,閉合管呈直線形、“跑道”形或空間曲線形。常見的仿星器具有兩對或三對螺旋繞組,前者磁面形狀類似于橢圓,后者則近似于三角形。相鄰螺旋繞組中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電流,螺旋繞組產(chǎn)生的磁場和縱向磁場合成后,磁力線產(chǎn)生旋轉(zhuǎn)變換,因而能約束無縱向電流的等離子體。

2015年,德國“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首次開啟,成功地制造出氦等離子體。未來該裝置可用于制造用之不竭的清潔廉價能源。它被命名為“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該核聚變反應堆可以長時間約束超熾熱等離子體。仿星器僅用十分之一秒制造出一種特殊的超熾熱氣體,科學家希望如果能夠更長時間工作,最終將無限制地制造清潔廉價的能源。2015年12月10日,該反應堆制造出氦等離子體,其溫度達到100萬攝氏度。1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不同尋常的設計放置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個巨大實驗室,最終將使核聚變動力成為現(xiàn)實。長期以來,實現(xiàn)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長時間約束是反應堆設計領域的“圣杯”,它將為科學家提供一種用之不竭的動力來源。

TJ-II簡介TJ-II項目是西班牙國家實驗室的項目。TJ-II是一種靈活的中型仿星器,是歐洲第二大可操作仿星器(僅次于W7-X)。

TJ-II的主半徑為1.5m,平均小半徑為0.2m,磁場為1T。最高溫度通過微波加熱(800kW,53GHz)和加速中性氫氣束(1.6MW和30keV)。TJ-II有92個用于實驗診斷和機器系統(tǒng)的訪問窗口。

TJ-II是與Oak Ridge National Ridge(美國)合作設計的, 其建設部分由EURATOM資助。 第一批等離子體是在1997年底生產(chǎn)的。

TJ-II項目的目標是研究磁約束等離子體的物理特性,重點是磁性結(jié)構對熱量和粒子傳輸?shù)挠绊憽?這些研究應該對開發(fā)磁約束聚變作為能源的國際努力作出重大貢獻。

裝置特點精密加工和定位TJ-II是一種非常緊湊的實驗裝置,具有高應力材料和非常窄的公差,以實現(xiàn)良好的限制性能。 這需要制造和組裝設備的高質(zhì)量標準。 為了所有仿星器部件的高精度定位,采用了基于計算機的經(jīng)緯儀系統(tǒng)。 在組裝階段進行了大量測試,之后進行了全面的調(diào)試計劃。

能源供給電源包括一個15kV,100Hz脈沖發(fā)生器,140MVA,10MJ和7個12相整流器的受控晶閘管。通過由多達五個電感耦合線圈組成的假負載,測試脈沖電源達到最大電流值。選擇線圈之間的距離使得自感和互感與仿星器的線圈系統(tǒng)的自感和互感一致,從而形成TJ-II的電磁圖像。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