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大廈(Trident block)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標準型大廈設計,分為Y1型、Y2型、Y3型及Y4型,于1984年至1992年期間落成的公共屋邨(尤其是被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公共屋邨,即可拆售公屋)及居者有其屋中最為常見。
簡介Y型大廈(Trident block)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標準型大廈設計,分為Y1型、Y2型、Y3型及Y4型,于1984年至1992年期間落成的公共屋邨(尤其是被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公共屋邨,即可拆售公屋)及居者有其屋中最為常見。
Y型的樓宇設計,外型呈“Y”型,雖然4款Y型都是“Y”字的外型,但外觀和每層的單位布局都有明顯的分別,Y型大廈是房委會成立后首款非長型標準設計的公屋/居屋大廈,但樓宇的設計靈活性較低,不能隨意修改樓宇層度和占地面積大,所以這個樓宇設計經常被使用于新開拓土地、面積較大的地盤及不受高度限制的地盤。所以Y型大廈的樓宇大多數于新市鎮(zhèn)找到,但部分位于港島及新九龍的公共屋邨/居屋屋苑亦設有Y型大廈,但則主要以占地相對小的Y4型設計為主。
另外,由于1980年代對居者有其屋(居屋)的需求十分大,令為數不少原是公屋大廈的Y2型、Y3型及Y4型大廈都被房委會揀選改裝作居屋出售。直至1998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讓租戶以合理價錢購買現居的單位,而租者置其屋計劃中出售的屋邨全部都是于1982至1992年或之前(翠屏(北)邨翠樟樓除外)落成的屋邨,所以大部分被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中出售的屋邨中,都是由Y型大廈組成的公共屋邨。
Y型大廈最高的一層原設有空中花園,供住客享用。不過大部分屋邨因保安問題而封閉,不作開放。
Y型大廈分為4款,分別是Y1型、Y2型、Y3型及Y4型。1
Y型各款簡介Y1型Y1型是第一款Y型大廈,樓高35層,單位設計主要是編配給3人或以下家庭的小型單位,但部分位于富善邨的Y1型大廈21-35樓則設有經打通合并的大型單位。Y1型有兩個選擇的設計,大部分為第一款為露臺與廚房結合式的設計,露臺開口配上了欄柵的設計;長康邨康順樓、山景邨及利東邨則采用了第二款設計,不設露臺的設計,并采用鐵窗;此類樓宇主要于1985-1987年間落成。1985年3月落成的樂華邨奐華樓是首座同款大廈,富善邨、長康邨(康祥樓,康順樓)、美林邨也有同款樓宇,利東邨東茂樓和東興樓(1987年2月入伙)是同類樓宇中最后兩座。一般來說,一座Y1樓宇有約1224個單位,但部分Y1型大廈有超過1300個單位,因為部分單位在入伙前已被?細,分配給一人家庭。例如利東邨東興樓。而長康邨則同時擁有兩款不同設計的Y1型樓宇。
這一款只有富善邨、山景邨、利東邨的Y1型大廈已經在租者置其屋計劃下出售,其余繼續(xù)出租,在眾多Y型大廈中較少樓宇被出售。1
Y2型Y2型是第二款的Y型設計,樓高35層,大約有816個單位,每座樓宇占四分三是編配給4-6人家庭的中型單位,為房屋署首次引入“一屋多房”設計概念的標準設計大廈;只有占四分一的翼尾單位是供7人或以上家庭的大型單位,欄柵式窗花已全面改為鐵窗設計,窗戶已按預算間房的空間設定好,此類大廈主要集中于1984-1989年間落成。最早落成的Y2樓宇是北區(qū)粉嶺祥華邨祥德樓,于1984年落成,比Y1型更早落成。其他還有博康邨博逸樓(1985年落成)及長康邨康美樓(1986年落成),當中部分居屋都擁有Y2型大廈,例如青衣青盛苑等;而最后兩座同類樓宇位于元朗朗屏邨畫屏樓和喜屏樓(1989年初入伙)。此款樓宇最大特征為每翼頂層有一大圓形。
這一款除了廣福邨及長康邨外皆已出售。
Y3型Y3型樓高35層,擁有約800-1100個單位。Y3型大廈的設計無論在外觀上或單位內的間隔都比Y1、2型大大改良,是首款設置冷氣機口的標準型公屋大廈,為其后出現的和諧式大廈奠定了設計的基礎,Y3型占地大,所以較常見于新市鎮(zhèn),例如沙田區(qū)的馬鞍山、元朗的天水圍及西貢的將軍澳、部分九龍市區(qū),例如觀塘的藍田一帶亦興建了Y3型。于1986年至1992年期間落成。藍田興田邨便是最早落成的Y3型樓宇(1986年10月入伙),馬鞍山恒安邨恒山樓、恒峰樓和恒海樓是新界區(qū)首批同類建筑(1987年3月入伙),最后三座同款大廈位于天水圍天耀邨(1992年5月入伙)。當中部分居屋都擁有Y3型大廈,例如青衣青雅苑等。而此款樓宇最大特征為每三層的電梯大堂面積都不一,即每三層電梯大堂由上至下;由小至大呈梯級型。
這一款除了長亨邨及天耀邨外皆已出售。跟Y2型一樣出售的比率較高。
Y4型Y4型是最后一款的Y型大廈,基本上是跟Y3型同期興建。單位間隔設計是以Y3型作藍本,但占地面積較各款Y型大廈為細,所以適合用于市區(qū)占地較小的地盤,而大、中、小型單位的比例亦較Y1、2、3型平均,適合各類家庭人數的需要。大部分Y4型大廈樓高35層,但有小部分只興建了24-31層的,因當年飛機航道而設立的高度限制,如東頭邨、小西灣邨、李鄭屋邨等。單位數量較少,只有約430-630個單位。部分單位更可以間三間房。首批Y4型大廈于1988年初在柴灣翠灣邨落成,1992年5月最后兩座同類大廈于天水圍天耀邨入伙,同時也是最后一批廣義Y型大廈。其他例子還有深水埗李鄭屋邨孝廉樓(1989年落成)、牛頭角彩霞邨彩日樓(1990年落成)及香港仔華貴邨華孝樓(1990年落成)。此款大廈有一橫向翼,橫向翼的兩端及背面的中心點再接上了另外三只翼,所以,可以說此款大廈共有四翼。當中部分居屋都擁有Y4型大廈,例如黃大仙鳳鉆苑等。除了小西灣邨、翠屏南邨、長亨邨、天耀邨的Y4型公屋大廈因為同邨內設有和諧式大廈而導致整條屋邨的所有大廈不作出售之外,其余大部分Y4型公屋大廈均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周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