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葉松(Pinus banksiana Lamb.),又稱北美短葉松。常綠喬木,高達(dá)25m。一年生枝淡紅褐色或淡灰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季紅褐色,稍有樹脂。樹皮縱深裂或不規(guī)則鱗片狀,少有淺裂成薄片剝落。1
簡介短葉松(PinusbanksianaLamb.),又稱北美短葉松。常綠喬木,高達(dá)25m。一年生枝淡紅褐色或淡灰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季紅褐色,稍有樹脂。樹皮縱深裂或不規(guī)則鱗片狀,少有淺裂成薄片剝落。針葉2針一束,粗硬,長10~15cm,樹脂管約10個(gè),邊生;葉鞘宿存。雄球花叢生新枝基部,雌球花生于枝端。球果卵圓形,4~10cm,成熟后蟬褐色,宿存;鱗盾肥厚,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刺尖。種子長卵圓形,長6~8mm,種翅長約10mm?;ㄆ?~5月,球果次年10月成熟。1
形態(tài)特征
喬木,在原產(chǎn)地高達(dá)25米,胸徑60-80厘米,有時(shí)成灌木狀;樹皮暗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的鱗狀薄片脫落;枝近平展,樹冠塔形;每年生長二至三輪枝條,小枝淡紫褐色或棕褐色;冬芽褐色,矩圓狀卵圓形,被樹脂。針葉2針一束,粗短,通常扭曲,長2-4厘米,徑約2毫米,先端鈍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全緣;橫切面扁半圓形,皮下層細(xì)胞二層,連續(xù)排列,樹脂道通常2個(gè),中生;葉鞘褐色,宿存2-3年后脫落或與葉同時(shí)脫落。球果直立或向下彎垂,近無梗, 窄圓錐狀橢圓形,不對(duì)稱,通常向內(nèi)側(cè)彎曲,長3-5厘米,徑2-3厘米,成熟時(shí)淡綠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樹上多年;種鱗薄,張開遲緩,鱗盾平或微隆起,常成多角狀斜方形,橫脊明顯,鱗臍平或微凹,無刺;種子長3-4毫米,翅較長,長約為種子的三倍。1
分布范圍生于陽光充足的山地、平原。原產(chǎn)北美東北部。我國遼寧熊岳、撫順,北京,山東青島、蒙山東塔山,江蘇南京,江西廬山及河南雞公山等地均已引種,栽種栽植作觀賞樹。生長緩慢。1
主要價(jià)值藥物名稱:松花粉
來 源:為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花粉。
采 制:春季花開時(shí)采摘雄球花,曬干,收集花粉,除去雜質(zhì)。
化學(xué)成分:含脂肪、色素等。
性 味:性溫,味甘。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趙陽國 - 副教授 - 中國海洋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