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琉璃博脊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博脊為古建筑瓦作屋頂部分。歌山屋頂山花部位與博風板相連接的屋脊形式,平行于山面屋坡。宋式建筑稱“曲許”:《清式營造則例》稱:“博脊”為“一面斜坡之座項與建筑物垂直部分相交處”。其作用有:一、圍繞山花博風板砌筑,保護博風板端頭處在山花里側的一段,保護山花梁架防止雨水入屋內。因“博”材料不同,其做法也分為琉璃“博脊”和布瓦“博脊”兩種方式,布瓦“博脊”又有博脊兩端隱入排山勾滴、仿琉璃掛尖和位于溝滴之外以及與戧脊相交做法之分。早期建筑和地方做法,常有省略“博脊”的習慣。

添配琉璃博脊琉璃博脊為琉璃歇山屋頂?shù)男〖t山與撒頭相交處的脊,相交處的脊因殘損不全而中修,明清式稱添配琉璃博脊。添配琉璃博脊工程量按其施作數(shù)量以件計量。添配琉璃博脊定額以其施作規(guī)格(博脊規(guī)格分檔:四樣464mmx272mx65m、五樣432mx256mmx60mm、六樣400mmx240mmx55mm、七樣368mx224mx50mm、八樣336mmx208mmx45mm、九樣304mmx192mmx40mm)設項,添配琉璃博脊按其施作規(guī)格及其數(shù)量,分別套用(明清)添配琉璃博脊定額相應項目。1

博脊瓦古建筑屋脊組成構件,琉璃制品,為博脊常見做法,俗稱“滾子”。用于歇山式博脊的頂層,或重建筑的圍脊,施工中,此件應做出一定的泛水,故有防止雨水進入梁架的作用。清式建筑的“博脊瓦”,分為二至九樣8種規(guī)格,其最大尺寸長為52.8厘米、寬30.4厘米、高7.5厘米,最小尺寸長為30.4厘米、寬19.2厘米、高4厘米。2

博脊連磚古建筑屋脊構件,琉璃制品,置于敬山式建筑博脊與重檐建筑圍脊之中,起保護木構件,封護山花板之作用。清式建筑的“博脊連磚”,無五樣以上規(guī)格,只有六至九樣做法,其最大尺寸為長40厘米、寬22.4厘米、高8厘米;最小尺寸為長30.4厘米、寬21.44軍米、高7.04厘米。2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楊曉紅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