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波羅密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波羅蜜 (jackfruit) 木菠蘿,也作“菠蘿蜜”,熱帶水果。是世界著名的熱帶水果,屬??乒鹉緦俪>G喬木。原產于熱帶亞洲的印度,在熱帶潮濕地區(qū)廣泛栽培。盛產于中國、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國和巴西等地。1

簡介菠蘿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又名苞蘿、木菠蘿、樹菠蘿、大樹菠蘿、蜜冬瓜,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梵文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菠蘿蜜,一直沿用著。是世界著名的熱帶水果,屬??乒鹉緦俪>G喬木。原產于熱帶亞洲的印度,在熱帶潮濕地區(qū)廣泛栽培。盛產于中國、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國和巴西等地。我國嶺南的海南、廣東、廣西、云南東南部及福建、重慶南部有栽培,廣東的菠蘿蜜以味美鮮甜苞大而聞名。1

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高可達25m,胸徑50cm。老樹常板狀根。樹皮灰褐色,幼齡時灰色,較平滑,老年多縱裂或橫裂,內皮紅色,砍開后有白色乳液流出。小枝粗壯,圓柱形,具明顯的環(huán)狀托葉痕,頂芽圓柱形。

單葉互生,厚革質,深綠,橢圓形至倒卵形,長7~15cm,先端鈍而短尖,基部稍短尖,邊全緣或有時3裂,上面無毛而光亮,下面粗糙,托葉大?;▎紊菩弁?,雄花序生于莖頂或枝條上,雌花序生于樹干或主枝上,花淡黃色。

聚花果,熟時球形或矩圓形,徑10~50cm,長25~90cm,外皮有稍六角形之瘤狀,種子橢圓形,長2~5cm,徑約2cm。波羅密是一種老莖開花的樹種,主干、主枝,甚至露地的根也可結果。產地原產印度西高止山。1

主要價值本種果形大,味甘甜,氣味芳香;核果可煮食,富含淀粉;木材黃,可提取桑色素。

1、果肉及花可止渴除煩,核仁補中益氣。

2、有止渴解煩、醒酒、益氣、悅人顏色功效,用于熱盛津傷、中氣不足、煩熱口渴、飲食不香、面色無華、身體倦怠。3、花及果肉可止渴除煩、解酒。核仁補中益氣。

4、樹葉磨粉可治潰瘍并可外敷創(chuàng)傷;樹液(樹皮流出的汁液)可治潰瘍,有散結消腫、止痛功效,用于瘡癤紅腫或瘡癤紅腫引起的淋巴管炎。

5、宜在公園、庭園、行道種植。樹體高大,樹皮粗厚,褐色。單葉互生,葉厚?;▎涡?,雌雄同株?;ㄆ?-3月,9-10月果熟。果實結于樹干或主枝上,長圓形,果大,單果重5-10公斤。果皮黃褐色,有剌突。果肉由心皮發(fā)育而成,柔軟可食,味濃郁,甜滑。含可溶性固形物約26%。種子可熟食,風味佳。具有濃郁熱帶水果獨特風味。

樹齡約300年的波羅蜜樹,木材堅硬,可制家具,也可作黃色染料;樹液和葉藥用,消腫解毒。一般4年至5年開始結果。波羅蜜果實碩大,長橢圓形,棕綠色,一般重8千克至10千克,最大可達15千克至20千克,為水果中果實最大之王。波羅蜜果的果實淺黃色,品種主要分為濕包和干包兩大類,干包波羅蜜果皮堅硬,肉瓤肥厚,汁少、味甜,香氣特殊而濃;濕包波羅蜜果汁多、柔軟甜滑,鮮食味甘美,香氣中等;成熟時,皮黃綠或黃褐色,外皮有六角形瘤突起,堅硬有軟刺;肉淡黃白色,味甘甜多汁,故名波羅蜜。波羅蜜果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功效,品質以干包波羅蜜果為佳,在雷州半島地區(qū)多為零星種植于庭院中,波羅蜜包大味美,而聞名遐邇。

波羅蜜春季開花,果實成熟于夏秋季節(jié),成熟時香味四溢,分外誘人;果實大若冬瓜、形如牛肚、皮似鋸齒,肚里黃燦燦的果肉濃香味美!波羅蜜的濃香可謂一絕,吃完后不僅口齒留芳,手上香味更是洗之不盡,余香久久不退。連嘴饞的小孩子都知道,偷吃了波羅蜜,是瞞不過大人的。為此,波羅蜜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齒留香”。 另外,波羅蜜的樹一般比較高大,老樹的根莖甚至是橫跨馬路的,長達十幾米也是正常的,并且常有突出到地面,簡直可以當長凳坐。

分布范圍波羅蜜在我國廣東茂名、湛江、深圳、廣西北海、海南、云南等地產量較多。尼泊爾、錫金、不丹、馬來西亞也有栽培。

栽培技術熱帶樹種,壽命可達百年以上,陽性,速生,適生于年平均溫度超過22℃、無霜凍、年雨量為1400~1700mm以上的地區(qū),幼苗和幼樹對低溫敏感,通常在近0℃時葉片出現凍害,10℃以下連續(xù)陰雨則引起落花落果。對土壤適應范圍較廣,在深厚、肥沃土壤生長良好,忌積水,栽植時需選擇排水良好的平緩地。

不拘土質,但以表土深厚的砂質土壤最佳。土質肥沃,則生長極迅速。 排水需良好,日照宜充足。大樹須根少,不耐移植,若需移植應先作斷根處理,修剪枝葉后再移植,尤其秋冬季應避免移植。春夏季為生長盛期,每1~2個月追肥1次,并充分補給水份,大樹甚為粗放。性喜高溫高濕,生長適溫22~23℃。1

其它釋義波羅密 (Pāramī) 又作波羅密多(Pāramit?。?,屬 名:桑屬,巴利語“Pāramī”由“Pāramā”和后輟“ī”所組成,“Pāramā”意為“至上的”,在這里特指菩薩,因此波羅密意為“菩薩的責任”或“菩薩的財富”。佛教認為,波羅密是所有菩薩行者必修的善德,是成就一切圣者的根本資糧。

詞義:到彼岸,或者渡彼岸的意思。梵語,波羅是彼岸的意思;蜜多是動詞,到的意思,當然佛經里也可以翻譯成渡。

座部佛教闡釋:在南傳佛教體系,波羅密一般歸類為十個,即:布施、持戒、出離、智能、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與舍。

大乘佛教闡釋:

1、六波羅密

六波羅密 ,又作六度,為諸部般若經之說。指大乘菩薩所必須實踐之六種修行。即:

(1)布施波羅蜜,又作檀那(梵 dāna,巴同)波羅蜜、檀波羅蜜,謂全然施惠。

(2)持戒波羅蜜,又作尸羅(梵 īla)波羅蜜,謂全然持守教團之戒律。(3)忍辱波羅蜜,又作羼提(梵 ksānti)波羅蜜,謂全然忍耐之意。

(4)精進波羅蜜,又作毘梨耶(梵 vīrya)波羅蜜,謂全然努力之意。

(5)禪定波羅蜜,又作禪那(梵 dhyāna)波羅蜜,謂心全然處於一境。

(6)智慧波羅蜜,又作般若(梵 praj?ā)波羅蜜、慧波羅蜜、明度、明度無極,謂圓滿之智慧,系超越人類理性之無分別之智慧;依此則能行布施而完成布施波羅蜜,乃至修禪定而完成禪定波羅蜜,故為其他五波羅蜜之根本,而稱諸佛之母。檀那、尸羅、羼提、毗梨耶、禪那、般若,漢譯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2、十波羅密

施波羅密、戒波羅密、忍波羅密、精進波羅密、禪波羅密、般若波羅密、方便波羅密、愿波羅密,力波羅密、智波羅密。

十波羅蜜,又作十度、十勝行,為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四最凈地陀羅尼品等之說。六波羅蜜加如下之四波羅蜜,則為十波羅蜜,即:

(1)方便波羅蜜,又作漚波耶(梵 upāya)波羅蜜,指救濟眾生之巧妙方法。

(2)愿波羅蜜,又作缽羅尼陀那(梵 pranidhāna)波羅蜜,謂得智慧(即菩提)後,救濟眾生的殊勝之愿。

(3)力波羅蜜,又作波羅(梵 bala)波羅蜜,謂能正確判斷所修所行的全然之能力。

(4)智波羅蜜,又作若那(梵 j?āna)波羅蜜,謂享受菩提之樂,并教導眾生得全然之智慧。

此十波羅密是唯識論所立,稱為十勝行,即菩薩在十地時所修行的道法。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趙陽國 - 副教授 - 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