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坐骨大孔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jié)韌帶圍成的孔。

概述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jié)韌帶圍成的孔。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的神經血管。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后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坐骨小孔是骶棘韌帶、骶結節(jié)韌帶與坐骨小切跡圍成的孔。

坐骨大孔內各結構的關系坐骨大孔是坐骨神經盆腔出口段中最關鍵的部份,由伸展性很小的骨與韌帶圍成。坐骨大孔內的結構排列可分肌層和血管神經層兩層。肌肉是位居后方的梨狀肌,占據(jù)了坐骨大孔的大部份。血管神經層位居前方,從前外向后內依次為臀上血管神經束、坐骨神經、股后皮神經、臀下血管神經束和陰部血管神經束。坐骨大孔內各種結構中,血管的形態(tài)學變化較大,特別是靜脈部份,往往重疊交錯,盤曲纏繞,并與周圍的結締組織粘連。在尸體標本上,靜脈由于血塊充填多寡不同,以致管徑變異的幅度很大,是影響坐骨大孔這個間隙容積最大的一種結構。

坐骨大孔是產生神經嵌壓的關鍵部位從形態(tài)結構上進行分析,坐骨大孔的前界、上界和后界是骨性的坐骨大切跡和骸骨外側緣,完全沒有伸展性;下界為骸結節(jié)韌帶,伸展性也很微弱。當通過坐骨大孔的各種結構出現(xiàn)病理性改變時,均有可能影響大孔的容積。例如我們在各種手術中見到的梨狀肌肥厚或癱痕化、坐骨神經鞘膜周圍水性囊腫,特別是出口部靜脈怒張等,均可導致有關結構的體積增大,造成局部壓力驟增。我們在本組標本中,也見到一例坐骨大孔以下靜脈高度怒張,而在大孔以上并無靜脈郁血的現(xiàn)象。這一例子,說明阻力明顯出現(xiàn)坐骨大孔這個關鍵部位上。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呂文科 - 副主任醫(yī)師 -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