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劃分是依據(jù)食物經(jīng)消化后在留在體內(nèi)的無機鹽的酸堿性決定,而不是指食物直接測試pH值的大小而分類的。例如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經(jīng)過消化后最終形成氮、碳、硫、氯、鹽等形成酸根留在體內(nèi)的稱酸性食物。日常生活中的酸性食物主要有牛、羊、豬、雞、鴨、魚肉、谷物、蛋黃、 白米、蝦、糙米、面包、蠶豆、啤酒、 面粉、花生、油炸豆腐以及干紫菜等。1
酸性的形成許多好吃的東西都是酸性食物,如魚、肉、米飯、酒、砂糖等。相反,堿性食物如酸角、海帶、蔬菜、白蘿卜、豆腐等多半是不易引起食欲卻對身體有益的食物。4
大部分人對食物酸堿性的認識十分模糊,認為吃起來酸的東西就是酸性的。 其實,食物的酸堿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所謂食物的酸堿性,由食物中無機鹽的酸堿性決定。人類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要素-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俗稱糖類)、維生素、礦物質(zhì)。4
人人都知道蛋白質(zhì)、維生素非常重要,礦物質(zhì)雖然只是微量,但是卻也是維系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等同蛋白質(zhì)。對人類而言,必要礦物質(zhì)中,與食物的酸堿性有密切關(guān)系者有八種:鉀、鈉、鈣、鎂、鐵、磷、氯、硫。食物的酸堿性取決于食物中所含礦物 質(zhì)的種類和含量多少的比率:含鉀、鈉、鈣、鎂、鐵等成分較多者, 進入人體之后呈現(xiàn)的是堿性反應(yīng),故列為堿性食物,如蔬菜、水 果等;而含磷、氯、硫等成分較多者,進入人體之后則呈現(xiàn)酸性,可列為酸性食物,如肉類、谷類等。4
食物酸性的種類強酸性食物:如蛋黃、乳酪、甜點、白糖、金槍魚、比目魚、奶酪、柿子、烏魚子等。5
中酸性食物:如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鮪魚、奶油、馬肉等。5
弱酸性食物:如巧克力、空心粉、蔥、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等。5
酸性食品對人體的影響酸性食物多能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能增加美味感,使人食欲增強,有助于消化。另外,平時接觸鉛較多的人,不妨多吃點酸性食物,如魚、肉、禽、蛋等。這是因為鉛有溶于弱酸的特點,多吃酸性食物可促進鉛的排泄。5
酸性食物對人體有一定好處。但相對來講,如果攝人的酸性食物過多,它們會使體液酸化,打破正常的酸堿平衡;甚至?xí)纬伤嵝泽w質(zhì),而酸性體質(zhì)會引發(fā)許多健康問題。如人們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嗚、睡眠不實、失眠多夢、腹瀉、便秘等。也有人提出,酸性食物過量是百病之源,可能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腦出血、胃潰瘍等病癥。5
我們常提倡的健康飲食原則是多吃粗糧而少吃精細,多吃果蔬而少食肉類。所以為了健康,平時還是應(yīng)多吃些堿性食物,而少吃點酸性食物。5
酸性食品的應(yīng)用春天飲食應(yīng)“省酸增甘”, 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dǎo)致肝氣過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 胃。所 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牛肉、羊肉、狗肉、鴨、鵪鶉、河蚌、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 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 菜、大棗、韭菜、薺菜、銀耳等。另外,水果也應(yīng)選擇溫性的食用 。6
蛋白質(zhì)的食物如肉、蛋類等,需要在強酸的胃液中消化,而淀粉質(zhì)的食物如面包等,則要在堿性的環(huán)境發(fā)揮,如果將以上食物一起食用,蛋白質(zhì)的食物與淀粉類的食物不能進行同時消化。淀粉在胃中停留等待消化的時間里,易造成糖類的發(fā)酵、腐敗,引起胃腸過重的負擔,所以容易引起飽脹、吐酸或口中有異味,也影響到營養(yǎng)的吸收。7
而檸檬、橘子等酸性水果,或是食用的醋以及有機酸進入體內(nèi)后,經(jīng)過胰液、膽汁、腸液、碳酸的中和后被肝臟吸收,很快分解成二氧化碳,對身體不會造成負擔。有機酸被分解后,留下的礦物質(zhì)成分即鉀、鈉、鈣、鎂等。所以,消化功能不良的人應(yīng)該盡量避免過度攝取酸性食物,尤其要減少蛋白質(zhì)、脂肪、淀粉類食物的攝取,增加堿性食物的比例。8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磊 - 副教授 - 重慶師范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