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石花肺魚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石花肺魚,俗名大理石肺魚、維多利亞肺魚。1屬于一種古老的魚類,其身體結構獨特,是研究魚類進化的重要動物物種。其體呈鰻形,被覆埋于皮下的細小圓鱗,胸鰭、腹鰭極端退化,只留一根分節(jié)的主軸骨,呈鞭狀,有些種類甚至完全退化。在所棲水域開始干涸時,便部分改為肺呼吸;當完全干枯時,就鉆入淤泥中,進入休眠狀態(tài),完全用肺呼吸。干旱期過后,水位恢復,肺魚就從泥中鉆出,進行繁殖。卵產(chǎn)在水底挖出的穴道中,雄魚留在其中,守候受精卵到孵化成幼魚。2

體形特征體細長如鰻。背鰭、臀鰭和尾鰭相互連接在一起。胸鰭和腹鰭異化呈細長鞭狀。鱗片埋在厚厚的表皮下。體灰褐色,布滿白色大理石花紋。也有白色異化種,全身雪白色,眼睛紅色。最大體長可達200厘米,一般100~150厘米。1

肺魚個體大小、色澤的差異都很大,有的身上有斑紋,有的則沒有,但沒有兩條肺魚的斑紋是相同的。肺魚身體上的斑紋對它們來說,就像識別指紋一樣,可以辨識出各自身份。3

生活習性肺魚的視力并不發(fā)達,但嗅覺靈敏,同時身體上會發(fā)出微弱的電流感應周圍的生物,因此,在投餌時,它們會做出靈敏的反應。3

以魚類、甲殼類、昆蟲、蠕蟲等為食。具有兩套呼吸系統(tǒng),在水中靠鰓呼吸,離開水體可以用肺呼吸。肺魚經(jīng)常會生活在容易干涸數(shù)月的泥沼或小溪中,為適應艱苦環(huán)境,它會在水干涸之前用嘴挖掘一個洞穴,將全身蜷縮進洞穴里,并分泌一種黏液將身體包裹起來,留出透氣孔,靠肺呼吸。通??梢詧猿謳讉€月的干旱期。當雨季到來,棲息地被水淹沒,肺魚便“破繭而出”,重新開始正常生活。1

此魚是古老魚種,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在原產(chǎn)地主要為食用魚類,現(xiàn)已成為水族觀賞品種之一。飼養(yǎng)水溫20~28℃,弱酸性至中性及弱堿性水,喂食小魚、小蝦等動物性餌料。1

繁殖方式一般魚類都是在水中產(chǎn)卵的,而肺魚則把卵產(chǎn)在泥巢中。肺魚的巢實際上就是在泥里掘成的長約1米的小隧道。雌肺魚把卵排出后,由雄肺魚負責看護。為了使后代有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雄肺魚的腹鰭一到繁殖期時,就長出許多長有微血管的細長的絲狀突起,血液中的氧氣通過這些絲狀突起釋放到水中去,幫助卵正常發(fā)育。3

分布范圍原產(chǎn)地為非洲的中、東部,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及其相通的河流水系。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