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潛葉蛾是個沒得感情的新梢殺手!每年的秋梢期均會大量發(fā)生,它危害隱蔽,耐藥性強,一旦上葉,不需幾天便可把嫩梢鉆得一塌糊涂。受害葉片卷縮,后期變硬脫落,還易感潰瘍病,對柑橘正常生長影響嚴重。
趁著潛葉蛾尚未大量發(fā)生,我們再梳理一次該蟲的相關(guān)特點與防治方案,別等到新梢滿布蟲道,那就說什么都遲了!
細說潛葉蛾
柑橘潛葉蛾屬鱗翅目潛蛾科害蟲,俗名“鬼畫符”。在田間我們常見的是幼蟲,也是其主要危害蟲態(tài)。與其他鱗翅目昆蟲一樣,它們一生也會經(jīng)歷4個蟲態(tài)。
成蟲:體型小,別看圖上有鼻子有眼的,實際體長只有2毫米,展翅后也僅有5~6毫米,銀灰色,翅尖有較長的緣毛,并有黑色圓斑。
幼蟲:體色淡黃褐色,扁紡錘形,無足,口器與鱗翅目蛾類幼蟲略有差異,可能是肩負運動功能的緣故,初孵時體長0.5毫米,化蛹可達9毫米。
卵:橢圓形,長約0.3~0.6毫米,乳白色,卵殼極薄、光滑,肉眼難尋。
蛹:紡錘形,長3毫米左右,初為淡黃色,后變深黃色。
潛葉蛾的田間危害
柑橘潛葉蛾以幼蟲蛀食柑橘葉片葉肉組織,偶爾也蛀食幼梢和幼果,形成蜿蜒或迂回曲折的蟲道。
葉片受害初期,蟲道細窄,多居主葉脈兩側(cè)。
潛葉蛾危害后期,蟲道寬廣,并向葉緣處延伸。
幼蟲于化蛹前,卷葉邊為筒狀,做蛹室化蛹。
受害嚴重時,新梢無一幸免,受害葉片卷縮或變,易干枯脫落,新梢生長差。
幼梢和幼果受害時,蟲道呈覆膜式下陷狀,一般發(fā)生得不多。
潛葉甲危害癥狀
很多人分不清潛葉蛾和潛葉甲的危害,其實很簡單,潛葉甲的蟲道更粗,且整個蟲道都發(fā)黑。此外,潛葉甲主要危害春梢,而潛葉蛾主要危害夏秋梢。
潛葉蛾的潛在危害
潛葉蛾與潰瘍病混發(fā)
①潛葉蛾與潰瘍病是一對“好基友”,關(guān)聯(lián)性極強,在發(fā)生部位、消長規(guī)律上具有同步性。有學者認為,這已非制傷易傳病那么簡單,比較明顯的證據(jù)是,蟲病混發(fā)時蟲道內(nèi)可見黃色至茶褐色的病斑,有區(qū)別于兩者單獨發(fā)生。
②由于潛葉蛾很少上果,所以在非潰瘍病疫區(qū)或者未種高感潰瘍品種的,可能會掉以輕心。實際上,潛葉蛾若發(fā)生量大,對于幼樹會影響樹冠形成,而對于掛果樹來說,會影響后期品、花芽分化,來年落花落果也會加重。
③受潛葉蛾危害的葉片后期卷葉,可成為害螨、粉蚧、卷葉蛾等害蟲的“避難所”和越冬場所,增加這些越冬害蟲防治的困難。
潛葉蛾的危害特點
①冬春氣溫低,越冬蟲態(tài)死亡率較高,潛葉蛾種群數(shù)量少,所以春梢?guī)缀醪皇芎?;掛果樹夏梢會控,往往受害較輕,秋梢時氣溫適中,來梢量大,往往受害嚴重。
②潛葉蛾繁殖快,發(fā)生時間長,發(fā)生代數(shù)多,為害重且世代重疊。成蟲能飛,能破卵的殺蟲劑很少,而幼蟲一旦鉆入表皮只能用內(nèi)吸性殺蟲劑才有效,所以防治困難。
③苗木和幼年樹由于抽梢多且不整齊,適合成蟲產(chǎn)卵和幼蟲危害,所以往往又較成年樹受害重
潛葉蛾的綜合防控
農(nóng)業(yè)防治:剪除受害嚴重枝條和越冬蟲枝,以降低蟲口基數(shù);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蟲低峰期統(tǒng)一放梢,放梢后加強梢期管理,新梢展葉后噴磷鉀源庫促熟,縮短害蟲為害時間;在干旱來臨時,及時對果園進行灌溉調(diào)控,保證果園正常濕度,減輕潛葉蛾的危害。
生物防治:注意保護和利用草嶺、白星姬小蜂和捕食性螞蟻等柑橘潛葉蛾的天敵。此外,還可利用柑橘潛葉蛾雌成蟲的趨化特性,開展性誘劑和食誘劑誘殺。
化學防治:當柑橘樹嫩梢長3mm,或嫩芽抽至50%左右時,立即噴藥保護,隔7~10天再噴1次。藥劑可選擇氯氟.噻蟲嗪、氯氟.噻蟲胺、甲維鹽+噻蟲嗪等,盡量內(nèi)吸性+觸殺性復配使用,以增強防效,為了增加滲透性和藥劑吸收,還可以加入安透等助劑增強效果。
作者:周厚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