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獺兔冬季管理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冬季溫度低,青綠飼料缺乏,要想養(yǎng)好獺兔,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點:一、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獺兔最適宜生活的溫度在10℃~25℃之間,為保證獺兔冬季的正常生長和繁殖,要求舍內溫度在10℃以上,低于5℃時剛出生的仔兔易被凍傷或凍死。因此,兔舍要修好門窗,掛好拉簾,防治寒風侵襲。冬繁仔兔時,有條件的可在舍內增加增暖設備。母兔分娩后還可采取母子分離飼養(yǎng)的方法,把仔兔放入保溫箱內或放到暖氣旁,每天早晨喂奶1次即可,待12天左右可把仔兔放回產箱、窩內,這樣可提高成活率。獺兔喜干燥怕潮濕,濕度過大患皮膚病的幾率增加,可采取一些防潮措施,確保舍內干燥干凈。冬季既要保持舍內溫度相對穩(wěn)定,不能忽冷忽熱,又要通風良好,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防止氨氣過濃,影響獺兔的生長和巴氏桿菌病的滋生。冬季晝短夜長,要保證獺兔一定的光照時間,以利于生長和繁殖,夜間舍內可增加光照4~6小時。二、飼料要多樣化獺兔在冬季低溫條件下飼養(yǎng),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來彌補內消耗。另外,冬季營養(yǎng)不足易導致體質消瘦,公兔精液品質下降,母兔發(fā)情不正常,幼兔生長緩慢或貧血等。所以冬季飼養(yǎng)獺兔要防止營養(yǎng)不良,要適當增加能量飼料,含量應在25%左右,適當減少粗纖維的比例。冬季青綠飼料缺乏,易發(fā)生維生素缺乏癥,特別是幼兔,易造成貧血,最后導致衰竭而死??商砦骨嗑G飼料如胡蘿卜、菜葉、青干草等進行預防,冬季還可喂少量麥苗。飼喂時間也要改變,冬季夜間要喂全天日糧的60%,幼兔最好再添加一次夜料,但要注意添加量不宜過大。雨雪天要適當控制夜間喂料,防止傷食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腸炎腹瀉病的發(fā)生。三、預防疾病冬季是兔瘟的流行時期,仔兔分窩后,要及時注射兔瘟疫苗,每只頸部皮下注射1.5~2毫升。冬季因兔舍潮濕,空氣流通差,是獺兔皮膚真菌病多發(fā)季節(jié)。該病傳染性強,難治愈,會對毛皮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所以,一旦發(fā)現兔患皮膚病,要立即隔離治療或淘汰,防止傳染。同時對籠具進行全面消毒,地面用白灰消毒。同時,要做好感冒、肺炎、巴氏桿菌病、腸炎腹瀉等疾病的預防工作。冬季要飲溫水,禁止飼喂冰凍飼料,保持飲水干凈衛(wèi)生,在飼料加工時添加大蒜素,對預防腸炎腹瀉作用明顯。編輯:馮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