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創(chuàng)]豌豆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一、播前準備(一)選地整地選擇地勢平坦、肥力中上等、排灌便利、通氣良好、土質肥沃疏松的田塊。春播豌豆地塊應在上年前茬作物收獲后,先進行滅茬、除草,再深耕,三九天碾壓保墑。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冬灌。早春淺耕田地,并施足底肥,耙磨平整、無坷垃。每0.067hm2豌豆田施腐熟農家肥100~1500kg,過磷酸鈣20~30kg,硫酸鉀10kg。地力差的田塊應種植生長期短的早熟豌豆品種,除施上述基肥外,每0.067hm2應增施10kg尿素,以滿足幼苗生長的需要。(二)輪作倒茬豌豆忌連作,連作導致病蟲害加重,產量降低,產品品質下降,因此必須實行三四年輪作。適宜豌豆種植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等禾谷類作物。(三)種子處理播前曬種3~4天,可提高其發(fā)芽率;采取浸種催芽和低溫處理。種子低溫處理的溫度一般為10℃以下,在0℃~5℃低溫處理10~20天即可。種子低溫處理前需浸種催芽,方法是播種前先用15℃溫水浸種,水量為種子量的50%。浸種2小時后,上下翻動1次,使種子充分濕潤,種皮發(fā)脹后撈出,放在泥盆中催芽,每隔2小時用井水投洗1次,約經20小時,種子開始萌動,胚芽露出,然后在0℃~2℃低溫中處理10天,便可取出播種。二、播種(一)選擇品種豌豆大都是在干旱種植,應選擇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加工的高產優(yōu)質品種。我市目前推廣種植的豌豆優(yōu)良品種主要有晉豌1號和當?shù)氐霓r家品種。晉豌1號屬中早熟品種,生育期87天左右。該品種屬抗旱性、抗寒性、穩(wěn)產性、抗病蟲能力及抗逆性較強的品種,適合在該市的縣區(qū)種植。(二)適時播種適時早播是豌豆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可利用早墑,盡可能使開花結莢期避開高溫天氣,以延長花莢期,增加結莢數(shù),提高產量。豌豆一般在4月上、中旬種植,應適時播種。(三)播種方式豌豆的播種方式有條播和穴播2種。條播的種子覆土深度一致,行距均勻,是最好的播種方法。條播的行距一般為25cm~30cm,株距4~6cm;穴播的穴距一般為15~30cm。(四)播種量豌豆的播種量因地區(qū)、種植方式、品種和土壤肥力的不同而不同。由于土壤環(huán)境條件、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田間出苗率一般在80%~90%或更低,因此,在播種前應對田間的出苗率進行估算,據(jù)此確定實際的田間播種量,即每0.067hm2的播種粒數(shù)。大同市的豌豆種植密度以5萬~6萬株/0.067hm2較好,一般播種量為7~13kg/0.067hm2。如果種植矮桿早熟品種,要適當加大種植密度;種植晚熟和分枝多的品種的播量應少些,總之應把握“肥地稍稀,瘦地稍密”的播種原則。(五)播深豌豆的播種深度要依據(jù)土壤質地、土壤濕度和降水量來確定。沙性土壤應適當種深些,黏重土壤要種淺些。一般情況下,以5~7cm的播深為宜。三、田間管理出苗后及時中耕鋤草、松土保墑,及時查苗,并進行疏密、催芽補缺、拔除弱苗、病苗和雜草,按規(guī)定株距留苗。豌豆全生育至少要中耕3次,以確保秧苗正常生長。豌豆田忌積水或過于干旱,雨天要注意排水除漬,做到雨過即干;干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地濕潤。尤其在采收的中后期,更要注意控制田間濕度,以防其早衰和避免豌豆根腐病的發(fā)生。(一)澆水豌豆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在保證出苗正常的情況下,以田間稍干為宜,可在開花初期澆第一次水,結莢期澆第二次水。每次水量不宜過大。(二)施肥在5月中下旬的豌豆現(xiàn)蕾期,要趁雨追施硝銨15kg/0.067hm2。由于豌豆采摘時間長,在開花盛期,每0.067hm2。豌豆田可用尿素250g加鉬肥(鉬酸銨)20g(或磷酸二氫鉀150g),兌水50kg噴施,以增加結莢數(shù)和粒質量,增產效果較為顯著。四、病蟲害防治(一)蟲害防治潛葉蠅主要危害豌豆葉,嚴重時全葉枯萎,豌豆苗受害后失去商品價值。潛葉蠅成蟲常在嫩莢上產卵,造成大量斑莢,明顯降低了豌豆的產量及合格率。防治方法:清除有蟲的植株基葉片;葉片上出現(xiàn)蟲道時,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每隔1周噴1次,視蟲情噴2—3 次。豌豆象幼蟲蛀食豆粒,會將豆粒中心都吃成空洞,影響豆粒的發(fā)芽和品質,降低出粉率,并有異味而影響食用。防治方法:選用早熟品種,使豌豆的開花期提前,避開成蟲的產卵期以減輕危害;在豌豆盛花期噴施2.5%敵殺死乳油5000倍液。(二)病害防治白粉病是豌豆上的一種最重要病害,病重時其葉的正面和反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粉狀物,受害重的葉片迅速枯黃脫落,豆莢早熟或畸形,種子干癟,產量降低。防治措施:避免重茬和在低洼地上種豌豆;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豌豆銹病主要是危害葉片,嚴重時豆莢和葉柄也受害,病株莖葉上有褐色圓形小斑點,葉片早落,豆類的食用價值大減。低洼潮濕地塊的豌豆發(fā)病重,遲播的豌豆發(fā)病也重。防治措施:實行3~4年輪作;清除病株,深耕滅茬,減少病源。五、收獲一般在7月初開始收獲,當豌豆的植株莖葉和莢果大部分轉為黃褐色并呈干燥狀,莖梢枯干時,應及時收獲。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采收,以減少爆莢落粒損失。大同市普遍采用手工采摘收獲;人工收獲時,將植株連根拔起或從基部割下,上場后應及時晾曬、脫粒。編輯:李敏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 張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