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識別。稻粒黑稻曲病又稱青粉病、偽黑穗病,多發(fā)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豐收果,屬真菌病害。主要在水稻孕穗后期→抽穗揚花期感病,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則每穗1~2粒,多則可有10多粒甚至幾十粒。受害病粒菌絲在谷粒內(nèi)形成塊狀,逐漸膨大,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塊,顏色初為乳白色,逐漸變?yōu)辄S色、墨綠色、黑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龜裂,稻曲病癥狀散出墨綠色粉狀物,有毒。孢子座表面可產(chǎn)生黑色、扁平、硬質(zhì)的菌核。
2.防治措施
①帶稻曲病菌種子的藥劑處理:12%水稻力量乳油70毫升對水50千克浸種,或每100千克種子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300~400克拌種,或用70%抗菌素402的2000倍液浸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60~70千克,或用40%多福粉500倍液浸種,均浸48小時,浸后撈出催芽、播種。
②稻曲病大田防治:大田防治稻曲病宜在孕穗后期或破口期前5~7天打藥預防。始穗→齊穗再防1次。重點是感病品種,往年發(fā)病重的田塊,施氮過多植株嫩綠,氣候適宜(溫暖、陰雨)的條件需預防,或聽從當?shù)刂脖H藛T指導進行防治。具體方法在水稻孕穗后期(始穗前4~5天)和破口期(抽穗50%左右)每畝用5%井岡霉素水劑300~400毫升,或用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克,或用15.5%保穗寧(三·井)可濕性著劑100~120克,或23%滿穗懸浮劑5毫升,或用20%瘟曲克星可濕性粉劑100克,或用30%禾穗清70~80克,或用30%愛苗粉劑15克,均對水60~70千克各噴霧1次,間隔期為7~10天,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種病害。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