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牙楤木對環(huán)境的要求
龍牙楤木為耐陰樹種,喜濕潤肥沃而略偏酸性的土壤。常生于溝谷、陰坡、半陰坡海拔250~1000米的雜樹林、闊葉林中、林下、林緣,亦見于紅松林下,針闊葉混交林下或者次生林中,單株或少數成片生長。
龍牙楤木耐寒,但在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生長更好,空氣濕度在30%~60%。龍牙楤木對土壤要求不嚴,能適應城市環(huán)境;由于其大型羽葉張開如傘,花序大而顯著,宜植于園林綠地觀賞,歐美庭院中常常栽培。
2.繁殖技術
(1)種子繁殖。龍牙楤木種子在9月中下句成熟后要抓緊采種,因等到果落時,在地面搜尋十分困難。在收集種子時,要注意區(qū)別五加科樹木的種子,不可將刺楸、刺五加等種子混進。通常龍牙楤木球果為五棱形,直徑4毫米,果形較小,這是識別真?zhèn)蔚年P鍵。龍牙楤木種子有后熟特點,采收后要人為創(chuàng)造適宜的溫濕條件,使種胚繼續(xù)發(fā)育,再經變溫處理,才可得到80%以上的出苗率。據報道,將龍牙楤木種子用40℃溫水浸泡24小時后撈出,拌入沙子,放在8℃左右的地方,經30天后,再上升到13℃左右。在處理過程中,經常保持種沙濕潤,每隔7天左右翻動一次,當裂口率達到1/3時即可播種。
采種以后通常將種子與漿果分離,用1:5種沙混拌均勻,入冬前在室外埋藏處理。為了防止雜菌感染,種沙可噴灑300倍液多菌靈或其他殺菌劑。翌春播種前10天左右將種子取出,放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地面清掃干凈后消毒),經常翻動,保持種沙濕度50%~59%,有少量發(fā)芽種子時即可播種。播種方法一般以條播為宜。
播種前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做床,床面寬1米,高10~15厘米,長20米,步道寬50厘米,要求打碎土塊,床內無雜物。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上中旬,每畝播種量0.75千克左右,播后鎮(zhèn)壓一次,達到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覆土厚度0.8~1.0厘米,要求均勻一致,最后再鎮(zhèn)壓一次。播種結束后用葦簾或稻草覆蓋,澆水,經常觀察,種沙保持濕潤不干,經7~15天幼苗出土時即撤除覆蓋物。
幼苗期需適當遮陽,經常保持床土濕潤。苗出齊后,要以5厘米×(8~10)厘米株行距間苗,每平方米保苗100~110株為宜,每公頃產苗75~90萬株。龍牙楤木幼苗抗病蟲害能力很強,但也有個別植株感染葉斑病。在6月上旬噴一次代森鋅300倍液即可防治。
(2)分株繁殖。龍牙楤木的根水平生長,肉質發(fā)達。地上植株被破壞時,其根有很強的萌蘗能力。利用這一特性,在春季萌芽前,將植株周圍的根切斷,就會自然萌發(fā)形成一些新植株。
(3)埋根繁殖。如龍牙楤木種源短缺,可采取埋根法繁育苗木。龍牙楤木根系淺、水平伸展、肉質,含水量高且分蘗能力強。以0.3~0.5厘米粗的根為最佳,一般截成20厘米長的根段(有1個以上芽眼),用0.2%的生根粉水浸泡4小時后栽植。按行距40厘米開7~8厘米深的溝,將根段按30°坡度斜插于溝內,大頭向上、小頭向下,斜向一致,根段露出地平面1厘米,覆土厚度5厘米壓實,整平地面,及時灌水,之后覆蓋地膜,以利增溫、保墑。一般根段埋土后40~50天發(fā)芽。
(4)枝條扦插。楤木枝條打插是人工栽培擴大繁殖的重要方法。扦插地要有灌溉條件,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打插前每畝施土糞3000~5000千克、三元復合肥25千克作為底肥,耕深20厘米左右,打碎土塊,整平做成1.5米寬的畦。打插枝條,一是在野生資源中剪取,二是在大田、大棚平茬時剪取,對剪下的枝條要及時沙藏貯存待用。軒插時要求插條長20厘米,并用0.2%生根粉水浸泡4小時。在畦內按40厘米行距開溝,溝深7~8厘米,株距20厘米。將枝條大頭向下,刺尖向上30°斜插,枝條露出地平面2厘米,及時覆土,整平畦面,進行灌水。為了增溫保墑,地面覆蓋農膜。打插時間以3月份為好,插后30~40天發(fā)芽。田間管理,主要是除草、灌水,在7月份追一次肥,每68米施三元復合肥25千克。
(5)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關鍵是控制雜草和防止干旱和澇害,除草方法是人工和化學藥劑,目前常用的是精喹禾靈,因龍牙楤木幼苗較纖細,使用濃度要按說明書嚴格掌握?;瘜W藥劑殺不死的雜草要及時人工拔除,達到床面無雜草。龍芽楤木苗木根莖粗1厘米,苗高30厘米即可上山栽植。未達此標準的,可在苗圃再育1年。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yè)大學副教授 王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