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當(dāng)“喘月”的吳牛遇上“吠日”的蜀犬

騰訊科普
原創(chuàng)
騰訊科普,中國領(lǐng)先的科學(xué)傳播與普及平臺。
收藏

“喘月”的吳牛與“吠日”的蜀犬是如何相遇的?這樣的邂逅,會碰撞出什么火花?又會衍生出什么故事呢?

先來看看兩位主人公的出身吧!

吳牛喘月

“喘月”的吳牛正是來自于成語“吳牛喘月”里的那位吳牛。

史書中有記載(漢·應(yīng)劭(yìng shào)《風(fēng)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說的就是她了。

她是江浙一帶愛美又怕熱的水牛姑娘,又沒有防曬霜,儂真是對白日里火辣辣的大太陽發(fā)怵得很吶!以至于夜里見到圓圓的月亮也以為是太陽又來了,嚇得寶寶直發(fā)喘呢!

【“吳牛喘月”后來演變?yōu)槌烧Z,用以比喻因遇到類似的事物而膽怯。還真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意思?!?/p>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944954305/0

讓“吳牛”懼怕的酷熱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讓這位水牛姑娘如此懼怕的酷熱天氣,正是每年的“三伏”。

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其推算有一套復(fù)雜的算法,初伏和末伏天數(shù)固定,都是10天,中伏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因此,每年開啟和結(jié)束的時間不盡相同,不過大致來看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對應(yīng)24節(jié)氣中的“小暑”“大暑”“立秋”。

水牛姑娘所處的江浙一帶,小暑到立秋,恰是一年之中最最熱的一段時間。

到底有多熱?

看看三伏期間江浙一帶氣溫的日常通勤:

每天早晨8、9點,已然高居30度;12點到下午1點,飆升到35度;下午4、5點鐘還要更高,37-39度;要到晚上8點以下,氣溫才能慢慢降到30度以下。可是,還沒完,夜里氣溫最低也就降到28度吧,還是熱了大半夜,凌晨時給的一點點喘息的清涼。這熱,真真是個勞模?。∥覀兩习?,她也上班;我們下班,她還沒下班,還要上夜班!

光是這個溫度已經(jīng)夠受的了,還要加上潮乎乎和粘乎乎,這種不分晝夜的悶熱桑拿天兒,真的是讓水牛姑娘苦不堪言??!難怪會把月亮錯當(dāng)成太陽,因為夜里也壓根感受不到一絲涼爽。

酷熱的由來

這樣長達(dá)一個多月的酷熱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這就要說到中國夏季天氣系統(tǒng)中的“霸主”——副熱帶高壓。

一年之中其他三個季節(jié),她(的中心)幾乎都是盤踞在海上,只是在夏季悄然北上并伸向陸地,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也就是氣象上說的“七下八上”華北雨季)從江浙一帶,沿著長江不斷向西擴(kuò)張。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944955870/0

副熱帶高壓就像一個巨大的熱鍋蓋,籠罩在長江流域的上空,連上游的重慶也不能幸免,“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酷熱,由此而來。

副熱帶高壓往那兒一罩,熱量難以散發(fā)出去,不斷聚集,因此過多的熱量就被籠罩在低空,天氣就持續(xù)高溫、少雨,當(dāng)?shù)匾步?jīng)常會發(fā)生“伏旱”,就是三伏里雨水很少,土地干涸。長江各段河床裸露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此時,水牛姑娘只能是日復(fù)一日的“苦夏”了,不知何時是個頭兒……

蜀犬吠日

“吠日”的蜀犬就是來自于成語“蜀犬吠日”里的那位蜀犬。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p>

描述的就是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環(huán)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空氣潮濕,多云多雨。勤勞的蜀犬小伙子,習(xí)慣了這陰雨綿綿,偶爾出來的太陽倒是讓他奇怪了,就對著太陽一陣陣的叫。

“蜀犬吠日”便是蜀地“天無三日晴”的一個寫照。

“蜀犬”習(xí)以為常的連綿陰雨

讓“蜀犬”習(xí)以為常的連綿陰雨,正是我們所說的“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是指中國西部地區(qū)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氣現(xiàn)象。它主要出現(xiàn)在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甘肅東部和南部、陜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

華西秋雨自古以來就是四川盆地的一大氣候特色,9月-10月是其最主要的時段,最早也可能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中旬結(jié)束。

陰雨綿綿無絕期

華西秋雨的兩個特點就是:綿、長

綿,是說雨下的溫柔,完全不似夏季那種短時猛烈的降雨。

長,正像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里所說 “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淫雨”就是連綿的雨;“霏霏”就是雨(或雪)不斷的樣子。華西秋雨也是這樣,雨一下就是一整天,而且下雨天數(shù)多,連綿陰雨達(dá)數(shù)月之久。

不過千萬不要小瞧了這溫柔的雨,很多時候下一整天,雨量也會累積成大雨(≥25毫米)甚至暴雨(≥50毫米)。更何況是9月、10月,2個月之久的連綿陰雨。

這綿綿的秋雨,降雨量僅次于夏季,一些年份還會出現(xiàn)秋汛。

“時空錯配”下的一場相遇

“吳牛喘月”發(fā)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煎熬的“三伏”

“蜀犬吠日”發(fā)生在9月-10月陰雨連綿的“秋雨季”

按說這兩位很難相遇和同步,不過今年卻來了一場“時空錯配”下的相遇。

故事還要從一次“還債”說起。

今年三伏——有點幸運的水牛姑娘

我猜,今年水牛姑娘最高興的事兒就是:三伏意外的是個“涼涼夏”!連日里竟是天天下雨!清涼多雨的天氣當(dāng)然是她的最愛了。副熱帶高壓也表示“我好像沒來過”!豈不大快儂心?!

水牛姑娘的感覺沒錯!數(shù)據(jù)顯示,浙江今年三伏期間的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了1℃左右,期間省會杭州高溫有10天,相比往年少了8天,也就說是酷熱天氣只有往年的一半多點。

一波三折的“喘月”之路

然而,氣候他老人家心里可是有桿秤,也有自己的平衡調(diào)節(jié)方式,前期少了,后期總要找補(bǔ)回來。那句流行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說的正是這個意思。因此,“喘月”這事兒,即便是對于美麗溫柔的水牛姑娘,也沒能網(wǎng)開一面。

8月20日,剛一出伏,“霸主”副熱帶高壓就強(qiáng)勢歸位,完全是一副盛夏的模樣,發(fā)瘋似的要刷一波存在感。這只大鍋蓋比往年此時要強(qiáng)悍得多,不是這個時節(jié)該有的“虛胖”,是個不折不扣的“肌肉男”。他牢牢把控江南華南的大片區(qū)域,水牛姑娘三伏里“欠下的熱債”終究還是要還的……接下來的處暑,注定是要“處暑似大暑”,水牛姑娘要悲催的開始一段“喘月”了。

雖說比不上北方,“裊裊涼風(fēng)至,人間處暑秋”。處暑以后,在南方,天氣還是要熱一陣的,通常江浙一帶,處暑期間還會有2、3天的高溫。

不過今年,真的是“還債”的節(jié)奏,還是拿杭州來說,單是8月23日處暑節(jié)氣開始,到31日,9天時間已經(jīng)是7天高溫。9月1日,最高氣溫接近38度。更何況,副熱帶高壓賴著不走,這波熱要霸占整個處暑(今年處暑:8月23日-9月6日),甚至還要捎上白露的幾天。杭州今年整個處暑期間的高溫天數(shù)要遠(yuǎn)遠(yuǎn)超出常年。

提前開啟的“吠日”生活

副熱帶高壓的這波強(qiáng)勢歸位,也大大干擾了3000多里之外的蜀犬。

大量的水汽沿著副熱帶高壓的邊緣抵達(dá)這里,加上中國北方日漸活躍的冷空氣,連綿陰雨提前到來了。說好的“秋雨”,卻在這個夏末提前上演了。根據(jù)國家氣候中心官宣:今年的華西秋雨已于8月23日處暑當(dāng)天開啟,比常年開始日期9月9日提前了半個多月。這樣一來,蜀犬小伙子的“吠日”生活也要緊跟節(jié)奏、提前開啟了。

重慶——往年的8月“高溫王”,今年8月21日高溫天數(shù)勉強(qiáng)“達(dá)標(biāo)”后,便一頭扎進(jìn)陰雨里,高溫從此銷聲匿跡。期間,天氣之陰涼更是罕見,觀測數(shù)據(jù)顯示,8月26日,下了一整天的雨,重慶最高氣溫21.1℃,最低氣溫20℃,這哪里是“高溫王”?妥妥的當(dāng)日南方的“低溫王”。之后的三天,最高氣溫都沒到過25℃。

同處四川盆地的成都,雨也是下著下著,就有了“一雨成秋”的味道。

“霸主”導(dǎo)演的一出“錯時空大戲”

副熱帶高壓,不愧是天氣系統(tǒng)中的“霸主”,一歸位便輕而易舉的導(dǎo)演了一出“錯時空”大戲?!按隆钡膮桥:汀胺腿铡钡氖袢?,竟不期而遇,并要在整個處暑期間持續(xù)“神同步”。

然而霸主畢竟是霸主,他的實力絕不允許被低估一絲。強(qiáng)大如盛夏模樣的他,引導(dǎo)水汽抵達(dá)四川盆地,這絕不是他的極限。水汽要抵達(dá)更遠(yuǎn)!遠(yuǎn)到河南、山東!是的,你沒看錯,又是河南!

細(xì)數(shù)起來,這是河南今年第三輪強(qiáng)降雨。猛烈又持久的夏季暴雨里,他是榜首(7月18日-22日河南特大暴雨);一輪匆匆而過的北方強(qiáng)降雨里,也有他(8月22日-23日河南暴雨);如今,這樣屬于中國西部的綿綿秋雨里,竟也有他!

8月29日白天,河南的降雨又上演“霸榜”劇情:6小時(8時-14時)累計降雨量,前20名全都是河南的站點;單小時(10時-11時)的雨量榜上,前十名也被河南包攬。

29日當(dāng)天,河南多地累計雨量達(dá)到了暴雨到大暴雨的級別。省會鄭州,降雨量也是超過了50毫米,達(dá)到了暴雨級別,超過8·22暴雨。

9月1日白天,綿綿的降雨又讓鄭州的雨量增加了34毫米(截止到晚上7點)。

#鄭州別下了#一度沖上熱搜!此刻,“別再下了”正是鄭州人民的心聲。

氣候統(tǒng)計表明(1951年至今),鄭州年內(nèi)最后一場暴雨的日期可以晚至11月1日。雖然10月以后,暴雨會明顯減少,但是9月份還是不乏暴雨的身影。

更何況,今年接下來的9月上旬,雨帶會繼續(xù)從四川盆地、陜西南部向東綿延至河南、山東一帶。

這樣下去,要“吠日”的恐怕不止蜀犬,還要加上“中原犬”了。

不僅華西要面臨秋汛,黃河中下游也要警惕秋汛!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944956940/0

祈愿:

山河無恙

人人平安!

【延伸閱讀】:三伏的具體推算

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之始,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之始。

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時長固定,都是10天。中伏的天數(shù)則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這取決于每年夏至節(jié)氣后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xiàn)日期的遲早。

庚日,是用天干來計天數(shù)。天干的數(shù)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

舉例:2021年夏至是6月21日,恰好是庚日,算作第一個庚日,這樣20天以后,7月11日,便是第三個庚日,這一天就是初伏的開始。第四個庚日是7月21日,開啟中伏。8月7日立秋,8月10日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開啟末伏,8月19日是三伏最后一天,8月20日出伏。

正因為2021年夏至當(dāng)天恰好是庚日,所以三伏的開啟是最早的。這樣中伏便是漫長的20天,最終是一個40天的“加長版”三伏。

作者丨王恩眷 中國氣象局華風(fēng)氣象傳媒集團(tuán)

審稿丨戴云偉 中國氣象局華風(fēng)氣象傳媒集團(tuán)高級工程師

文章由騰訊“全民愛科學(xué)”團(tuán)隊推出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科普中國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807101964/0

(更多精彩內(nèi)容 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評論
中氣旋
少師級
可以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