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劉?。和翈炻固?,從不遙遠|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一級學科建設

中國綠發(fā)會
長期致力生態(tài)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
收藏

編者按:土庫曼斯坦是干旱荒漠國家,有成立多年荒漠研究中心。恰逢筆者近日在梳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0910)相關的歷史文獻,曾讀到劉恕先生在2012年撰寫的一篇關于土庫曼斯坦的舊作。該文以平實的語言回顧了先生的科學生涯、以及在土庫曼斯坦卡的拉庫姆沙漠中的經(jīng)歷、與亦師亦友的科學家А.Г.巴巴耶夫的交往等親身故事,到《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中譯本的誕生,娓娓道來的豐富內(nèi)容,引起編者的思考:此文雖撰寫距今于10年,但文中的灼見,在今天綠色一帶一路、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對于推動我國與干旱區(qū)國家的科學合作、以人文交流促進與中亞的民心相通,友誼長存,以及在完成荒漠化防治大課題中交流交往,毫無疑問具有借鑒意義和啟示作用。因此,為推動我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一級學科建設,助力我國該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經(jīng)作者授權,現(xiàn)將這篇成稿于二零一二年春的佳作與綠會融媒讀者共享。

(編者按/Linda 審核/綠茵 編輯/老夏)

**土庫曼斯坦,從不遙遠

劉 恕**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有與許多人和事相結識的經(jīng)歷。但伴隨歲月的流逝,有些人和事會在記憶中漸行漸遠,最終沉淀在模糊中。相反,有些事和人卻會久久縈繞在心頭,不會因時間和距離而變得遙遠。對我來說,土庫曼斯坦,就從不遙遠。

卡拉庫姆,我科學生涯的搖籃

在土庫曼斯坦卡拉庫姆沙漠中有座已逾百歲的列別捷克荒漠試驗站,由于它蘊有多年積累豐實的科學資料、實驗基地以及多位資深學專家在這工作,被譽稱為“荒漠科學家的搖籃”。上世紀50年代,我被國家送到蘇聯(lián)列寧格勒(現(xiàn)圣彼得堡)學習,按志愿選擇了沙漠治理專業(yè)。

其實對于我這個出生于大城市的女青年,從未見到過沙漠,對專業(yè)選擇出于激情,認識沙漠是從中亞卡拉庫姆沙漠實習才開始。

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典型的沙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sp.)、沙拐棗(Calligonum sp.),把葉片退化成小小的鱗片,靠綠營養(yǎng)枝進行光合作用;光裸的流動沙丘上的三芒草(Aristida adscensionis)根系包囊在沙套中;一年能形成3個、至6個“年輪”的梭梭,無法從年輪上去判定它的年齡。還有在炎熱白天看不到的昆蟲,動物在黑夜才外出打斗覓食,不論是植物還是昆蟲和動物,都展現(xiàn)出對沙漠缺水的敏感和適應力的頑強?!斑m者生存”,生命的活力,在適應嚴酷的干旱環(huán)境,變異自身中獲得。

沙漠中的生物生命力的頑強和奇特令我震驚吸引我探討干旱荒漠的興趣。列別捷克荒漠試驗站的科學家是有智慧的強者。他們在研充沙漠自然規(guī)律外,更把探索目光貼近沙漠地區(qū)人民生存和發(fā)展上。他們利用陽光通過簡易的方法淡化苦水供養(yǎng)牲畜;他們在荒漠中栽培出世界難尋的甜美瓜果。

一次,一位雙鬢染霜專家,帶領去觀測,一條寬約為4米長約10米被圍起的固定樣方。老專家解釋說,這條樣方己設定近十年,每年測定植被和沙土水分變化,這個看似繁瑣簡單項目,目的是要回答,草場封育與自由放牧間的關系,因為沙漠中畜牧業(yè)是很重要的產(chǎn)業(yè)。逐年觀測結果表明,封育樣方到第4、5年植被豐富度最高,之后逐漸稀疏,沙土含水量減少。我們建議圍欄草場要適時、適度的進行放牧,以便牲畜的適度啃食,踐踏恢復沙土含水量。

時光過去半個世紀,至今這些在卡拉庫姆沙漠中領略到的人和事,都在我心靈中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我科學工作的借鑒和激勵。

1985年我曾應邀到土庫曼荒漠科研所舉辦的國際荒漠化講習班講課,再次走入卡拉庫姆和列別捷克站。在講課后,我?guī)е笾脑竿筒唤獾囊蓱],實地考察了卡拉庫姆運河區(qū)。

卡拉庫姆運河的建設案例,在 1977年聯(lián)合國荒漠化會議上,被稱為世界級荒漠開發(fā)利用技術方案。在中亞地區(qū)擴大水澆地植棉,曾是幾代人的夢想。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的引水工程——卡拉庫姆運河擴大水澆地等,終于使植棉業(yè)成為當?shù)氐闹鳟a(chǎn)業(yè)。在730萬公頃的水澆地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度呈現(xiàn)出棉花豐收,水稻也高產(chǎn)。干旱地區(qū)水是生存的命脈,必須善于管水、節(jié)約用水,但是長期以來,在水資源利用上只重開源,忽視節(jié)流。中亞地區(qū)擴大水澆地后,水資源管理仍是大水漫灌造成次生鹽漬化,重復了伊拉克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失誤。伴隨時間的延續(xù),環(huán)境退化的惡果也不期而至。水澆地日趨鹽漬化、咸海水位下降,居民區(qū)尤其下游地區(qū)生活環(huán)境嚴重惡化。

此行,它提醒,要深化認識自然界的復雜,在對待重大人與環(huán)境問題時,切忌過分自信;要勇于面對出現(xiàn)的問題,審時度勢,去認真的解決它??ɡ瓗炷酚忠淮纬蔀槲业恼n堂。

А.Г.巴巴耶夫,亦師亦友

土庫曼人,阿加德讓.蓋里季耶維奇.巴巴耶夫(АГАДЖАН ГЕЛЬДИЕВИЧ БАБАЕВ)是世界著名的荒漠和荒漠化研究學家,自然地理學家。在土庫曼斯坦的同行友人中,А.Г. 巴巴耶夫是亦師亦友。

上世紀50年代后期,當我們在列別捷克站實習時,А.Г.巴巴耶夫己是該站的研究人員,在指導做課題的學生們,理當是師長。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我曾作為我國政府代表團的科學顧問組成員,參加了在內(nèi)羅畢召開的聯(lián)合國荒漠化大會。記得在大會的一次研討會,當我匆忙趕到會場時,場內(nèi)己座無虛席,發(fā)言隨即開始,我茫然站在入口不知所措。此時,А.Г.巴巴耶夫站起來招呼我,讓我擠在他與奧爾洛夫斯基之間坐位上,使我正常的參加討論,也完成了發(fā)言的任務。這是我離開列別捷克站近20年后,第一次見到土庫曼荒漠研究所的同行師友。在當時,中蘇關系處在不正常的低谷背景下,他口稱同志,熱情招呼,誠摯地與我研討面臨的荒漠化問題,體現(xiàn)出他有著令人尊敬的科學家的正直操守。

聯(lián)合國荒漠化大會后,大會所確定的“行動計劃”收效甚微。許多知名的專家學者對荒漠化問題并不樂觀,如何推進荒漠化防治成為科學家魂牽夢縈的問題。А.Г.巴巴耶夫率先率先提出,“是生產(chǎn)方針,包括原理、技術和工藝,不能保證荒漠區(qū)土地開發(fā)的質(zhì)量和效益,不管是在這種條件下解決人類生活問題,還是為了維護自然環(huán)境”,從戰(zhàn)略方針高度提出問題之所在,體現(xiàn)了這位科學家的深厚造詣。上世記80年代,我曾有兩次機會,在土庫曼見到他,無論是在他作為土庫曼科學院院長的辦公室,還是在他們的沙漠葡萄園區(qū),都能與他就荒漠開發(fā)利用問題誠摯的研討,從亦師亦友的А.Г.巴巴耶夫那里獲得教益。

А.Г.巴巴耶夫1987年、1992年和2007年曾三次受邀請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2007年年事己高的巴巴耶夫仍參加在甘肅河西走廊絲綢之路上武威舉辦的活動。在參加完甘肅武威會后在北京,巴巴耶夫院士出席中國科協(xié)會刊《科技導報》蘇青主編主持的與16家中央媒體的記者座談會,圍繞大家關注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他說,“我認為,科學研究應該和政策制訂有機結合起來,優(yōu)秀的科學家不僅應深入研究荒漠化的有關科學問題,提出解決荒漠化地區(qū)生存發(fā)展的可行性建議;還應注重對當?shù)孛癖姷目破招麄骱徒逃顾麄冋嬲帽Wo環(huán)境、善待自然是一件與自身利益休戚相關的事情;同時還要積極影響政府官員,使他們做出的決策與荒漠化地區(qū)民眾的利益達成一致?!?/p>

巴巴耶夫院士認為,“人類要拋棄‘和自然界做斗爭’這類口號,學會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一直存在誤區(qū),在蘇聯(lián)和中國,過去常說,人類要征服荒漠,與大自然作斗爭。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彼此應和諧相處。實際上,自然界也不會順從人類,它對人類任何不理智的干預總會予以反饋報復。人類要用更多的心思關心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和自然界作朋友,自然界也會回報人類更多的恩惠?!?/p>

巴巴耶夫有著豐厚的著作和文章近200本(篇),其中,刊載1983年蘇聯(lián)科普雜志《知識就是力量》第2期巴巴耶夫答記者問:《沙漠,是伙伴還是敵手?》,在中國有廣泛影響。

這次座談會上,他再次強調(diào)說,沙漠有天賦豐沛陽光,對于大多數(shù)沙漠而言,太陽光輻射可以粗略核定為每平方米1千瓦,相當于每天在每平方米上接受半公升汽油或1斤煤炭的熱量;有豐富的地下寶藏:石油、天然氣、煤炭。盛產(chǎn)石油的波斯灣地區(qū),集中分布在荒涼的沙漠之中。 不能不說,沙漠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對待朋友要有‘待友之道’,要了解它,順應它的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利用資源,沙漠就是人類的伙伴和朋友;違背自然規(guī)律,過度地開發(fā)利用資源,沙漠就會成為人類的敵手!

А.Г.巴巴耶夫以他的學識和睿智辯證的論述,贏得了中國朋友們的尊敬。А.Г.巴巴耶夫曾長期擔任國際上有很大影響力的《荒漠開發(fā)問題》雜志主編,我以及美國、俄羅斯等國的荒漠科學家們同行,被聘作國際特邀編委,延續(xù)著與他亦師亦友的交流與合作。

熟悉又陌生的阿什哈巴德

2009年6月,我以及田裕釗、喜文華兩位教授一行,有幸應邀出席在土庫曼斯坦首府阿什哈巴德舉行的“新技術應用的科學基礎”國際學術會議,使我有機會重訪己闊別整整24年的阿什哈巴德。

時任我國駐土庫曼斯坦吳虹濱大使專門向我們介紹土庫曼斯坦的最新發(fā)展,并派員陪同我們觀光阿什哈巴德,這座我曾熟悉的美麗城市。位于科佩特山脈北麓阿哈爾綠洲和卡拉庫姆沙漠邊緣的阿什哈巴德,意為“愛之城”。1948年10月,這里發(fā)生了里氏9級以上的大地震,使整座城市幾近毀滅。我們曾熟悉的阿什哈巴德是在大震之后,人民辛勤勞動恢復重建的;今天再見到的阿什哈巴德,業(yè)已夢幻般變化,它成了擁有543座白色大理石貼面樓座的潔白、明亮、美麗之城。我們參觀的博物館,它氣勢恢宏,設有自然、歷史、民俗等多個展廳,展品2萬余件。博物館展示著,在土庫曼斯坦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2.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石油儲量120億噸。豐富的油、氣資源為土庫曼人民帶來福址,現(xiàn)今,不僅肉、奶、油等食品自給,全民享用免費的醫(yī)療、教育以及電、水、鹽、天然氣和象征性的付費公交,價格低的汽油。這些新鮮事物構成我們對土庫曼斯坦對阿什哈巴德完全嶄新的難忘印象。

6月13日,在荒漠所舉辦的報告會上,一位來自莫斯科的年輕學者,為與會者展示了不同時間的阿什哈巴德市容衛(wèi)星圖片,用時間對比,展現(xiàn)了阿什哈巴德近20年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這些在地面上看不到的阿什哈巴德的昨天和今天,客觀真實地的展現(xiàn),更加深了我對這個城市的認知。阿什哈巴這是一座我曾熟悉而又感到陌生的城市。由衷地祝愿它,更加美麗。

劉恕在士庫曼阿什哈巴德作報告

供圖:劉恕

為了人,為了人的健康

在迎接中、土建交20周年的日子里,土庫曼斯坦國總統(tǒng)別爾德穆哈梅多夫閣下所著《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中譯本于2011年11月2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首發(fā)式。中國外長楊潔篪、土庫曼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梅列多夫、土庫曼斯坦副議長以及中國中亞友好協(xié)會會長張德廣、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李建平以及兩國和社會各界人士近300人出席了首發(fā)式。

地處干旱荒漠地帶的土庫曼斯坦國土領域內(nèi),生長分布著豐富的有價值的藥用植物?;哪参镌陂L期的進化過程中演化出的許多與自身的生命活動并無直接關系的一些代謝產(chǎn)物,包括生物堿、黃酮、萜類在內(nèi)有毒理作用的化合物。這些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藥理,具有奇特和不可取代的特征,自古以來被人們用來治療疾病?;哪且粋€巨大的天然藥物制造廠,例如,寄生在荒漠灌木上的一些植物,蓯蓉、鎖陽,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被中國人稱之為“沙漠人參”,加工制做的成品,自古以來廣泛用于治療疑難疾病,最新的研究證明,蓯蓉對老年癡呆有療效。《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是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總統(tǒng),從為了人、為了人的健康和長壽崇高目的,以其豐厚的學識,總結出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宏篇巨著,為荒漠植物的藥用研究作出貢獻。

在2009年6月阿什哈巴德國際學術會議上,我們從以色列專家手中,見到了內(nèi)容豐富的《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的俄文版本,萌生了將《土庫曼斯坦藥用植物》譯成中文的想法:作為學術資料它的豐富內(nèi)涵,將為中國荒漠藥用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信息,同時也是友誼的見證。我們的倡議得到中國中亞友好協(xié)會的支持,2010年2月10日上午,中國中亞友協(xié)秘書長魯愛珍、中俄友協(xié)陳雷處長邀我們一起,到土庫曼斯坦駐中國大使館拜訪大使,向他說明來意并送上以我們個人名義請求幫助的信函。內(nèi)容大體為:

“我們畢生從事干旱荒漠研究,深知荒漠區(qū)的植物是個巨大的有待開發(fā)利用的藥庫。中國醫(yī)學的理論和實踐都對天然植物藥源給予極大重視。最近獲悉貴國總統(tǒng)、 醫(yī)學科學博士 Гурбангулы Бердымухамедов出版的新書,《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е растения Туркменистана》(《土庫曼的藥用植物》)非常興奮和關注。我們通過朋友得到了這本專著,打算翻譯成中文,在中國正式出版,以便使我國廣大讀者有機會拜讀這本宏著。不知此舉是否妥當,能否得到作者的應允,請大使先生幫助支持這項有益的工作?!?之后的事物發(fā)展是,很快就榮幸地得到作者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總統(tǒng)閣下的同意,在中國中亞友協(xié)秘書處努力工作下,完成這部宏偉著作的翻譯和出版。作為倡議者,當我閱讀這本中文版的著作時,除從中得到知識的啟迪外,更有一種油然而生感受,那就是 “土庫曼斯坦,從不遙遠”。

本文作者:劉恕
成稿:二零一二年春于北京
整理:Linda
發(fā)布日期:2022年9月29日

編輯:Pierre

評論
直率的富麗堂皇醫(yī)生
學士級
閱讀
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