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學好物理,你就能做出最好吃的炒飯......嗎?

趣科普
原創(chuàng)
這肯定是科普界最有趣的賬號??!趣科普,讓科學流行起來!
收藏

小時候同桌小花問我:“欸,你長大后的夢想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回答了:“當個廚子”。

這與班上其他同學的“標準答案”(比如當科學家、醫(yī)生、老師等)形成了比較大的反差,成為了班上的“另類”。而那時候想當廚子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迷上了動畫片《神廚小福貴》,心想著我要是有那么好的手藝,以后追女孩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畢竟俗話說的好:要抓住一個女人的心,首先要抓住她的胃。(似乎哪里不太對..)可當我媽第三次黑著臉從廚房出來時,我就明白,我的廚子生涯要結束了。

那時候嘗試了許多菜品,不過真正做的還比較像樣的卻只有一道最簡單的美食:蛋炒飯。

炒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當時隋朝的廚師發(fā)現快速翻動炒鍋來拋擲飯粒可以炒出香噴噴的炒飯。這其中就涉及到炒飯時的一個關鍵技巧:顛鍋。

由于在炒飯的時候,只有當炒鍋表面的溫度達到1000℃以上時才會發(fā)生美拉德反應,在這么高的溫度下,廚師必須保持炒鍋的快速運動,才能讓炒鍋溫度達到最高溫時將飯粒拋到空中,讓它們快速降降溫以免炒飯燒焦,同時還保證了食材的味道充分混合在一起。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自己一上手顛鍋炒出來的炒飯味道就是不如大廚。對于這個問題,一位好奇(可能是愛吃炒飯)的物理學家胡立德(David L. Hu)對顛鍋運動進行了研究。

而且還以此寫了一篇題為《炒飯的物理原理(The physics of tossing fried rice)》的論文,并發(fā)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上。

通過物理學來研究怎么樣才能做出最好吃的炒飯?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強行“薅研究經費”的感覺,但實際上這背后是有嚴謹的科學研究的。

項目確定后(經費到手后),胡立德教授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在兩年內走訪了中國十幾家餐廳,拍攝了專業(yè)廚師們的每個動作,當然烹飪的廚具、炒飯的火候以及用料等細節(jié)也做了詳細的記錄。

將這些視頻交給開源圖像處理工具分析后發(fā)現,由于炒鍋非常重,幾乎很少有廚師會把炒鍋從火爐上拿下來,而會以爐灶的邊緣作為支點,保持炒鍋和火爐的滑動接觸。接下來差不多就是兩個機械式的顛鍋動作:前后平移或是上下甩動炒鍋。

沒錯,就是那種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技術。所以做廢的問題出在哪呢?那還不是因為你不夠快??!

在視頻的基礎上,胡立德以炒鍋的中心和爐灶邊緣凸起處建立了一個「雙擺」的數學模型,來模擬炒鍋的運動軌跡以及炒飯在這期間的運動狀態(tài)。

經過計算,至少要保證顛鍋頻率為3s一個周期才能保證炒飯不會被燒焦,如果低于這個頻率,原本應該要上天的米飯結果還靜靜躺在鍋底被燙著屁屁,炒出的飯粒自然就會有燒焦的??磥磉@個3s的頻率或許就是我與大廚之間的差距吧。

然而,這么快的顛鍋運動所帶來的傷害也是很大的,有調查顯示,中國餐廳大約有64.5%的廚師患有嚴重的肩周疾病,其中,高強度顛鍋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胡立德的這項研究有助于“炒飯機器人”及“仿生臂”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廚師肩膀受傷的幾率。

看來,我當初沒成為一個廚子也不失為一件壞事。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這項研究有助于“炒飯機器人”及“仿生臂”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廚師肩膀受傷的幾率。給中國的大廚帶來了利好。
2022-10-01
洛江e科普
大學士級
炒飯煮菜技術關系是否好吃,把科技研究應用到日常炒菜,可以減少勞動,防止廚師肩周炎
2022-10-01
CZH科普
大學士級
高溫度下,廚師必須保持炒鍋的快速運動,才能讓炒鍋溫度達到最高溫時將飯粒拋到空中,讓它們快速降降溫以免炒飯燒焦,同時還保證了食材的味道充分混合在一起。因此,顛鍋是炒飯菜的一個關鍵技巧。
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