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土豆(學(xué)名馬鈴薯)是一種富含淀粉的食物,也是一種廉價的食材。但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它有百變之形,全能之身,可以全面滲透到人類的飲食生活當(dāng)中。
吃土豆誰都會吃,但也有很多顧慮,比如擔(dān)心發(fā)胖,比如擔(dān)心餐后血糖上升過快。今天就討論三個常見問題:
1 土豆到底含有多少淀粉?可以和米飯等量替換嗎?
2 怎樣吃土豆才不會吃進去太多淀粉而發(fā)胖?
3 和在吃米飯時一起吃土豆,會不會造成血糖上升?怎樣吃才有利于降血糖?
先說第一個問題:土豆到底有多少淀粉?是蒸土豆淀粉多,還是熟米飯淀粉多?
各品種土豆的淀粉含量差異很大,在11%~25% 之間。通常淀粉含量高的土豆被用來提取淀粉,制作芡粉和粉條等產(chǎn)品,或者用來做釀酒的原料等。用來炒菜燉菜的土豆,淀粉含量會稍微低一些,通常低于 20%。
土豆和米飯該怎樣換算呢?要按照淀粉含量來換算。
下面我們按淀粉含量 18% 來計算[1]。
1 斤東北大米(粳米)淀粉含量為 75%,煮成米飯之后,重量變成 2.3 斤,含淀粉約 33%。
而 1 斤土豆蒸熟之后,重量變化很小,淀粉含量還是 18%。
所以,1 斤蒸土豆 ≈ 0.24 斤生大米 ≈ 0.55 斤熟米飯
或者可以說,按淀粉含量來算,1 斤生大米 ≈ 4 斤蒸土豆
因為食堂的所謂 2 兩米飯就是 100 克米煮的飯,所以 ——
1 兩米飯(50 克生米、115g 熟米飯) ≈ 200 克蒸土豆。
所以,土豆和米飯不能等量換算。如果你用土豆來替換等量米飯,吃到的淀粉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
再說第二個問題,怎樣吃土豆才能不發(fā)胖呢?
剛才說到,蒸煮土豆的淀粉并沒有米飯多。如果你要是用熟土豆和熟米飯等量換算的話,那你等于是少吃了淀粉。
同時,不加油鹽的土豆,不僅脂肪少,淀粉不多,能量密度低,飽腹感還比米飯面包等食物更高[2]。以飽腹感指數(shù)(satiety index)來比較,以白面包作為 100,米飯是 138,而土豆是 343。
換句話說,吃進去同樣熱量值時,原味土豆比米飯和面包更「頂飽」。
也就是說,如果你用土豆替代米飯,本來是該額外多吃的,結(jié)果你還吃不下去,因為土豆飽腹感太高,還沒有吃到和米飯等量的土豆,你已經(jīng)覺得很飽了......
很多女生用土豆、紅薯等食物替代米飯之后,發(fā)現(xiàn)大姨媽推遲了。
原因之一,就是她們在改為用土豆紅薯等當(dāng)主食之后,實際上吃進去的熱量少了很多。如果再增加運動,再少吃肉,再減少零食......一天中的熱量就太低了。
但是,為什么土豆還是背了「高淀粉」、「發(fā)胖食品」之類惡名呢?土豆是不是要喊冤?。?/p>
是因為,人們會經(jīng)常面臨一個麻煩:因為愛土豆,會額外吃進去太多的淀粉,而且還同時吃進去炒土豆、燉土豆、炸土豆所用的油脂。
比如,吃米飯,配一盤炒土豆絲;吃烙餅,卷一盤炒土豆絲。真香。
又比如,吃米飯,配一碗土豆大盤雞;吃饅頭,配一碗土豆粉條燉肉。完美。
還有,吃完飯,來一包薯片;兩餐間,來一包薯條。愜意。
土豆 + 炒菜油,熱量就可能達到甚至超過等量的米飯了。
比如說,炸薯條中含有 15% 的脂肪,熱量值是 298 千卡/100 克,大大超過了熟米飯。
所以,吃土豆的時候,要多用蒸煮原味吃法,并記得減掉一些米飯饅頭之類的主食。尤其是那些油炸、油煎的土豆,或者和排骨、五花肉一起燉的吸飽了油的土豆,真的不能經(jīng)常享用。
3 土豆替代部分米飯,會不會額外升高餐后血糖?
有基本不變的可能性,也有降低的可能性。
在用土豆替代米飯時,要考慮幾方面情況。
首先,到底吃了多少土豆?替代了多少米飯?一餐中的淀粉總量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其次,土豆是怎么烹調(diào)的,其中的淀粉是快消化類型嗎?
如果土豆和米飯一起吃之后,總的淀粉量減少了,那么通常餐后血糖不會比單吃米飯的時候更高。
比如說,中國人常吃的炒土豆絲,土豆切絲之后在水里泡著,已經(jīng)洗掉了一部分淀粉。
這道菜通常炒得也比較脆爽,其中的淀粉糊化度沒那么高,并不屬于高 GI 類型。
特別是醋溜土豆絲,由于醋有加強細胞壁耐熱性的作用,能讓一部分土豆淀粉變成抗性淀粉或慢消化淀粉。加醋本身也有利于延緩餐后血糖上升[3]。
中國人喜歡這種脆爽炒土豆絲,或者是非油炸的燉土豆;而西方人吃的主要是比較面的烤土豆,比較油膩的炸薯條,或者血糖指數(shù)超級高的土豆泥。
正因如此,從現(xiàn)有研究結(jié)果來看,并未發(fā)現(xiàn)中國人吃土豆之后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fēng)險,甚至還有流行病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和不吃土豆的人相比,那些少量和中等量吃土豆的人,死亡風(fēng)險反而有明顯下降[4]。
回到土豆替代米飯與餐后血糖的話題。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用熟土豆來替代 30% 的白米飯,而且土豆和米飯一起吃,那么在吃進去等量碳水化合物的前提下,餐后血糖基本上是一樣的。無論是很面軟的高 GI 熟土豆(GI=83,相當(dāng)于燉土豆的質(zhì)感),還是有嚼頭的中 GI 土豆(GI=56,相當(dāng)于炒土豆絲的質(zhì)感),都是如此。所以,用土豆替代部分米飯一起吃,是不能降低餐后血糖值的。
但是,如果在吃米飯之前 30 分鐘吃土豆,效果就略有不同了。兩種土豆都可以略微降低血糖峰值,但中 GI 土豆效果更好。不僅能把餐后血糖峰值降低 22%,還能把血糖曲線下面積降低 7%[5]。也就是說,血糖指數(shù)有所降低。
所以,如果我們把土豆燉得不那么面,或炒得不那么軟,那么先吃土豆后吃米飯的方式,在淀粉量不變的前提下,可能對血糖控制是有益無害的。
對熱愛土豆的人來說,或許這也是個好消息。但是還要叮囑兩句:如果炒土豆絲的油比較多的話,建議用熱水涮涮油;而且千萬不要因為土豆太好吃,就額外增加米飯哦......
相關(guān)文獻:
1 楊月欣主編,中國食物成分表(標(biāo)準(zhǔn)版)第一冊. 北京大學(xué)醫(yī)學(xué)出版社,2018
2 Anderson GH, et al. White vegetables: glycemia and satiety.[J]. Advances in Nutrition (Bethesda, Md.), 2013,4(3): 356S-67S.
3 李爽等,食醋對餐后血糖的調(diào)控作用.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7, 42(1): 153-156
4 Chen X, et al. Current intake levels of potato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nationwide study[J]. Nutrition, 2020: 110902.
5 Zhao W, et al. Potato Preload Mitigated Postprandial Glycemic Excursion in Healthy Subjects: An Acute Randomized Trial. Nutrients. 2020; 12, 2759
轉(zhuǎn)載 / 合作請聯(lián)系
media@fanzhihong.net
微博 / 公眾號:
范志紅_原創(chuàng)營養(yǎng)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