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再次推遲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的發(fā)射。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探月計劃目前面臨多種困難。不過,未來人類的探月熱情預計將更加高漲。
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第一個人類腳印。如今50多年過去了,人類卻沒有重返月球。原因自然不是陰謀論,而是當時美國人沒想好下一步要做什么。
那次登月消耗了美國GDP的0.57%,如果在2021年,就是1300億美元,人們當然要考慮花這么多錢會得到什么。顯然,NASA沒能在這個問題上說服他們的國會??茖W家們甚至繞過月球,天天炒作移民火星??扇祟愒谠虑蚨紱]留下一磚一瓦,何況遙遠的火星。
那么,月球上有什么值得人類投入巨大成本?**能源是第一個理由。**月面上沒有塵埃和水氣的消減,光電轉換效率極高。月球每年接受的太陽能相當于人類年耗能的2.5萬倍。**月面上還存在“永晝區(qū)”,**由于自轉和公轉之間的關系,陽光永遠照射在月球極區(qū)的個別地方,在那里,太陽能發(fā)電可以全天候進行。
這還是以現有技術馬上就能利用的能源,**氦-3更是未來能源。它在發(fā)生熱核反應時不產生中子,被視為最好的可控核聚變推進劑。**氦-3在地球上十分稀少,人類到目前為止只制取到0.5噸。而月面就是氦-3的巨礦,科學界對其儲量的估計從100萬噸到數百萬噸不等。全球每年的能源消耗,也不過相當于數噸氦-3而已。
想建月球基地?月球本身就有建設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那就是月壤。月壤是月巖經過億萬年碎裂后形成的粉塵,或者小天體撞擊后的濺射物。月壤在月面上幾乎到處都有,厚度從幾厘米到幾米不等。
1969年,沒有任何設備能利用月壤。然而今天已經有了,那就是3D打印機。**月壤是優(yōu)質的3D打印原料,而現在的3D打印技術已經能在地面上建造小型房屋。**所以,人類建設月球基地的第一步,不是航天員帶著沉重的建材到那里組裝,而是向月面發(fā)射大型3D打印機,通過遙控預制出人類居住和工作的空間,再派航天員長期值守。
**月面幾乎是真空的,航天員在那里要承受高能宇宙射線輻射,而月壤本身就可以提供保護。**所以,人類基地不會像《獨行月球》那樣建在月球表面,而是選擇月壤較厚的地方往下挖,讓頂上的月壤成為屏蔽層。
月面晝夜分明,忽冷忽熱,而月壤導熱系數很低,1米以下就是恒溫層,溫度長期保持在-20℃左右,相當于地球上的冷庫,但只要有保溫裝置就能承受。**月巖導熱性能是月壤的1000倍,很容易被曬熱,也容易釋放熱量。**如果在基地上方鋪設形狀規(guī)則的月巖板,白天讓太陽把它加熱到100℃以上,再用機械裝置降入地下,釋放熱量,就能形成一套能源系統(tǒng)。
月壤里面有二氧化硅和氧化鋁,含量均達到普通建設陶瓷的要求,可以用微波燒結法加工成塊,又可以制造玻璃纖維,這些過程都不需要消耗寶貴的水。玻璃纖維也是3D打印的原料,未來在月球上,可能有很多工作和生活用品,甚至建材本身都要使用玻璃纖維。
月壤里面還有大量的氧化物,美國有公司曾用集熱光纖進行實驗,可以提取其中9.6%的氧氣。甚至,月壤和月巖里都有“結合水”,稍經加熱就能釋放出來。什么?這些工程都需要電?前面已經說過,月球電力供應會十分充足。
甚至,金屬材料都不需要由地球提供。**月球自形成后被無數小行星撞擊過,這其中也有金屬質小行星。撞擊發(fā)生后,這些金屬就埋在撞擊點之下。**月球沒有地質運動,即使過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它們都會留在原地。如果仔細勘察環(huán)形山,便能從下面找到金屬,通過簡單的融熔就可以使用。
以前人類不敢大手筆開發(fā)月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種補給都要從地球上輸送?,F在看來,只需要投入能遙控的各種小型設備,就能從月面獲得能源、水、氧和建筑材料。
**這種工程叫作“原位開發(fā)”,目標是用當地資源替代地面補給,**就地生根,而不是把月球資源送回地球。是的,除了氦-3,科學家只在月球樣本中發(fā)現過5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并且價值都不高。開發(fā)月球的目標是在地球之外建立基地,而不是要把大量產品運回地球。
如果這樣更換思路,你就會發(fā)現,月面確實大有可為。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鄭軍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