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攬月而歸,踏夢前行——中國探月工程知多少

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
原創(chuàng)
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運營團隊賬號:創(chuàng)作者培育計劃作品發(fā)布等
收藏

作者:孔令峰

審核:劉勇

從古至今,人類對浩瀚宇宙充滿無盡的遐想,飛天攬月更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千年的夢想。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從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到“嫦娥一號”至“嫦娥五號”的不斷升空,中國人一步步將“上九天攬月”的神話變成現實!

回望中國人的奔月之路,在上古時代便有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等神話傳說,揭示了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和浪漫的想象。同時,古人也一直做出種種勇敢的嘗試,前有春秋時期魯班削竹制鳥;后有東漢張衡、唐代韓志和,先后發(fā)明簡單的飛行器;再到明朝木匠萬戶憧憬登上月球,將千百年人們的飛天夢想付諸行動。傳說他是第一個坐在綁有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握風箏飛向天空的人,是“世界航天第一人”。雖然最后火箭爆炸,萬戶為此獻出了生命,但是他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著手月球科學領域的研究。在1991年航天專家正式提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1998年,國防科工委正式開始規(guī)劃論證月球探測工程,并開展了先期的科技攻關。到了2004年,我國的探月工程正式立項,探月工程領導小組以浪漫神話故事為其命名為“嫦娥工程”,拉開了我國深空探測的帷幕,也標志著我國的探月之旅正式起航。

“嫦娥工程”根據技術研究的先易后難,提出了“繞、落、回”三步走的無人月球探測規(guī)劃。通俗來講,就是先繞著月球進行探測;再實現軟著陸,即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和巡視勘察;最后實現采集月壤返回地面。根據三步走戰(zhàn)略規(guī)劃,我國前后成功發(fā)射“嫦娥家族”探測器,“五兄妹”也不負所托如期完成工作任務。

“繞”月探測是中國探月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探月先鋒——大哥“嫦娥一號”成功升空,在飛行十三天后,第一次成功完成近月制動(太空剎車減速),北京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頓時全場沸騰,工作人員相擁而泣。這意味著我國自主研制的衛(wèi)星首次進入月球軌道,并可以拍攝全月球影像圖。這一壯舉實現了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zhàn)略目標,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自主發(fā)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

“落”月探測則是第二步。2010年,先導星——二哥“嫦娥二號”發(fā)射升空,原本作為大哥“嫦娥一號”的備份星,現化身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用于驗證探月二期關鍵技術,并對“嫦娥三號”預選的著陸區(qū)域進行詳細探測。2012年完成任務的二哥成功飛抵距離地球約7000萬千米遠的深空,與圖塔蒂斯小行星交會,并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對小行星的飛越探測。

2013年,勘察學者——三姐“嫦娥三號”帶著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一號”造訪“廣寒宮”,實現月面軟著陸,“嫦娥”與“玉兔”互拍留影。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體,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的國家。從此,月球上真的有一只“玉兔”與我們遙遙相望。

四妹“嫦娥四號”是三姐的備份星,作為替補隊員于2018年成功升空,并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的航天器,也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在本次任務中,“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完成了兩器互拍,在月球背面留下雙方工作的身影,同時還繼續(xù)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眾所周知,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月球自轉的周期完全一致,即“潮汐鎖定”的原因,使得月球總是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因此,“嫦娥四號”能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一項重大成就。

三步走最后一步“回”的重任,就交給了帶貨小能手——五弟“嫦娥五號”。2020年12月1日,五弟經歷組合體分離、環(huán)月降軌及動力下降后,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月球正面預選區(qū)域穩(wěn)穩(wěn)著陸并執(zhí)行采集月壤的任務,隨后帶著1731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這一刻標志著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也實現了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目標。

月球樣品的帶回將揭秘月球、地球甚至太陽系的“鑰匙”交到了科研人員手上。一年來,科學家們在微塵中探索月球,改寫了月球的“死亡年齡”;對月球上氦-3資源開采的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回答了嫦娥五號著陸區(qū)水的分布特征和來源問題等,這些成就都說明了探索月球的重要意義。除此之外,探月體現出國家意志和責任擔當,極大的促進了科學發(fā)展和技術進步,實現月球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對地球資源具有重要的補充和儲備意義,也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九天攬月星河闊,華夏兒女問蒼穹。“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未完待續(xù),“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探月工程已在規(guī)劃之中,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嫦娥兄妹奔赴月球,開展勘測。這是深空探索的第一步,也是人類前進的一大步。抬頭仰望遠處星河、浩瀚宇宙,那是方向,也是未來。

參考文獻:

[1]欒恩杰. 中國的探月工程——中國航天第三個里程碑[J]. 中國航天, 2007(2): 3-7.

[2]劉繼忠, 鄒永廖. 鑄就輝煌: 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成果第一輯[M]. 北京: 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9.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九天攬月星河闊,華夏兒女問蒼穹?!版隙鸨荚隆钡墓适逻€未完待續(xù),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嫦娥兄妹奔赴月球,開展勘測。
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