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幻研究中心主辦,《科學故事會》雜志、馬傳思科幻工作室承辦的“2022科學閱讀活動”在線上舉行。本場活動邀請科幻作家、電影《緝魂》原著作者江波和科幻奇幻雙棲作家彭柳蓉,為大家?guī)怼疤章握摺钪嫣剿黝}材少兒科幻作品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分享會?;顒油ㄟ^北京科技報社、大連出版社、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微博和B站直播間同步播出,線上觀看總人次超過30萬。
南方科技大學吳巖教授曾經歸納科幻創(chuàng)造出的四個異世界,第一個就是“空間的世界”,也就是宇宙冒險世界。從本源上說,宇宙冒險題材產生于人類對外探索的本性,以及對資源的需求,是科幻文學書寫中一個恒久不衰的題材。在科幻文藝史上,曾涌現出《2001太空漫游》這樣的文學巨著,也出現過《星球大戰(zhàn)》《火星救援》等產生廣泛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對于少年兒童讀者來說,閱讀宇宙探索題材的科幻作品具有開拓視野、激發(fā)對宇宙的好奇心、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等特殊的價值。
作為科幻作家,江波談起了青少年科幻作品《無邊量子號》的創(chuàng)作緣起,“最初的想法其實只是為自己的孩子寫一部適合他閱讀的科幻作品”。主持人馬傳思由此提到,少兒科幻相比成人科幻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在保持純正科幻屬性的前提下,“為孩子創(chuàng)作,從孩子的視角創(chuàng)作”。
作為一名擁有多年科幻編輯經驗的少兒科幻作家,彭柳蓉結合自己的新作《漫游宇宙》,分享了作品創(chuàng)作目的,“在科幻所營造的宇宙尺度的時空背景下,展現孩子內心的沖突和成長”。現場,彭柳蓉還與廣大讀者分享了科幻創(chuàng)意、想象力開發(fā)的有益經驗,包括尺度變化法、時間迷宮法、詞匯嫁接法等。
針對青少年想象力的開發(fā)這一話題,兩位嘉賓一致認為,隨著當今時代從知識驅動向智慧驅動過渡,想象力開發(fā)能促進廣大少年兒童的智慧形成和增長,科幻閱讀對少年兒童想象力開發(fā)具有獨特的價值。
嘉賓寄語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停留在搖籃之中,我相信人類應當在浩瀚星空找到自己的未來?!?/p>
漫游宇宙,共赴未來,希望孩子們能夠愛科學、學科學,保衛(wèi)自己的想象力,快樂充實地長大?!砹?/p>
科學閱讀活動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近年來持續(xù)推出的品牌活動之一。2022年科學閱讀活動通過邀請知名科學家、科幻作家、科幻教育工作者、科幻影視工作者、科幻研究人員等,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介優(yōu)秀科幻圖書與電影,助力提升優(yōu)秀科幻圖書、電影的影響力,展現科普科幻的豐富魅力,促進創(chuàng)作群體與閱讀者、觀眾之間的深度互動與交流。
(排版:張馨木 編輯:齊鈺 審定:鄒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