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研究新發(fā)現(xiàn) | 嗜酸性粒細胞或?qū)τ跈C體腸道健康至關(guān)重要!

推醫(yī)匯
匯聚健康資訊,推動醫(yī)學交流。
收藏

腸道中包含大量常住的嗜酸性粒細胞,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腸道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s)的功能。

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Immunity上題為“Small intestinal resident eosinophils maintain gut homeostasis following microbial coloniz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洲莫納什大學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嗜酸性粒細胞(一種與哮喘癥和過敏癥發(fā)病相關(guān)的白細胞)或許在維持機體健康腸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新發(fā)現(xiàn)!嗜酸性粒細胞或?qū)τ跈C體腸道健康至關(guān)重要。

圖片來源:Immunity (2022). DOI: 10.1016/j.immuni.2022.05.014

研究者Harris教授表示,本文研究結(jié)果揭示了嗜酸性粒細胞在促進宿主和微生物群落之間的相互作用方面發(fā)揮著關(guān)鍵角色,這或許顛覆了我們對嗜酸性粒細胞功能的看法,無疑將會促進后期科學家們對這類細胞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嗜酸性粒細胞在發(fā)達國家的健康人群機體循環(huán)的白細胞中占到了大約1%-2%的比例,同時其在嚴重過敏癥的患者機體中的數(shù)量會增加,其在這些過敏反應發(fā)生過程中發(fā)揮著組織破壞性的病理性角色。

大約在10-15年前,科學家們才意識到,嗜酸性粒細胞占到了胃腸道中白細胞的10%-30%的比例,同時他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關(guān)于答案一直是一個謎題,為此研究人員便開始著手回答為何這些所謂的組織破壞性細胞會坐落在腸道中。這項研究中,他們利用無菌動物模型和先進的3D顯微鏡技術(shù)分析了嗜酸性粒細胞在小腸主要功能中可能發(fā)揮的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嗜酸性粒細胞或許能協(xié)調(diào)腸道對細菌的反應。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限制患者機體過度的炎癥表現(xiàn),而通過這樣做就能限制組織的損傷,這種損傷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絨毛的長度,即腸道壁上存在的手指狀的突起,其能幫助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研究者發(fā)現(xiàn),嗜酸性粒細胞能保持這些絨毛的完整性,而沒有這些細胞,絨毛就會變得更短,同時脂質(zhì)的吸收也會減少。因此,嗜酸性粒細胞呢狗幫助維持這個吸收區(qū)域,從而使得從飲食中獲得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達到適當?shù)乃剑芯咳藛T還發(fā)現(xiàn),在沒有嗜酸性粒細胞存在的情況下,腸道的運動會失調(diào),這或許就會影響組織的結(jié)構(gòu)。

圖片來源: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2)00234-5?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074761322002345%3Fshowall%3Dtrue

研究者表示,這些細胞或許要比以前認為地要復雜得多,因此研究人員或許需要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對其進行思考,而目前他們也正在進行很多完全沒有探索果的事情。綜上,本文研究結(jié)果揭示了嗜酸性粒細胞在促進宿主和微生物群落之間相互作用方面的關(guān)鍵角色,并未其在小腸的早期生命招募的功能意義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原始出處:

Aline Ignacio,Kathleen Shah,Jeremiah Bernier-Latmani,et al. Small intestinal resident eosinophils maintain gut homeostasis following microbial colonization, Immunity (2022). DOI: 10.1016/j.immuni.2022.05.014

評論
三月細雨
學士級
閱讀了
2022-06-22
斯琴畢力格哈哈
太傅級
已閱讀。
2022-06-22
科普62b1981461438
秀才級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