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麥克尤恩《我這樣的機器》

科普中國-科幻空間 2021-05-10

  評麥克尤恩《我這樣的機器》作者:鐘宜峰

  【故事梗概】1982年,平行世界的英國倫敦,彼時人工智能研究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我們當前的發(fā)展水平。英國在馬島戰(zhàn)爭中落敗后,托尼?本恩當選為英國首相,“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也沒有自殺;與此同時,32歲的倫敦人查理開始了兩段新的關(guān)系:一,他愛上了樓上的鄰居米蘭達;二,他用繼承的遺產(chǎn)購買了一款新型人形機器人“亞當”?!皝啴敗睋碛幸约賮y真的智能和外觀,能夠完成逼真又不失自然的動作和表情變化。在米蘭達的幫助下,查理重塑了“亞當”的性格,于是一組奇怪的三角關(guān)系漸漸形成……事情也慢慢開始失控。小說中麥克尤恩給了圖靈他應得的生命,而非受到審判、監(jiān)禁、自殺。圖靈得享高壽,活在世人的尊崇之中,他的作品創(chuàng)造了技術(shù)奇跡。麥克尤恩在小說中探討了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區(qū)別,究竟是什么使我們成為人類——我們外在的行為還是內(nèi)在的生命?機器人能夠明白人類的心嗎?對于那些人類無法掌控的技術(shù),這部小說將帶給讀者深入的思考。在《追日》之后,麥克尤恩寫出《我這樣的機器》似乎是順理成章的。早在《愛無可忍》中,我們便已經(jīng)見識過了枯燥的科學在麥克尤恩筆下是怎樣巧妙地被置換成小說情節(jié)之催化劑的。麥克尤恩有這種才能,能夠旁征博引地讓不同的聲音在小說中被巧妙地統(tǒng)合成不同的聲部,圍繞在他筆下的那些可憐蟲們發(fā)聲。我對這部小說的期待很高——麥克尤恩當下可能是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也是英語世界中活躍的重要作家之一。我很好奇他能用AI這樣一個老生常談的題材講出什么新花樣。不過滑稽的是,《我這樣的機器》一開始給我的觀感并不好——不如直接說它太笨拙了。麥克尤恩是這樣在開頭描寫主人公查理的:“我運氣不錯。母親去世,祖?zhèn)鞣课莩鍪壑?,我得到了意外的收入,那房屋恰好位于一個價值可觀的開發(fā)地段?!辈槔砣胧謩倓偯媸赖臋C器人亞當,除了手頭闊綽外,還有兩點重要原因:一是自己的偶像圖靈(故事發(fā)生在與我們世界平行的時空中,所以圖靈還活著,而且在故事發(fā)生的1982年是引領(lǐng)數(shù)字時代的弄潮兒)購買了一臺機器人(那一年機器人剛剛面世),所以查理也跟風買了一臺。再就是他自己本來也對通訊科技、機械之類感興趣。我們還知道小說的女主人公米蘭達就住在主人公樓上,查理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怎么把她攻略到手上。當剛剛到貨,全身赤裸,露出健美的人造身材的亞當坐在餐桌旁充電時,我承認我很期待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但什么都沒有發(fā)生。 這就是第一章給我的全部印象。“我”和麥克尤恩之前的作品都不一樣,硬要說的話,他太普通,太庸常,寡淡得像是附屬在機器人亞當身上的某個名為“主人”的零件。

  我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麥克尤恩此前的作品中最令人難忘之處,當屬其中的精神缺陷者,或者瘋狂的偏執(zhí)狂。作為一位英國作家,人們很容易從麥克尤恩的作品之中識別出來那種陰郁瘋狂的底色——這種色調(diào)可以一直追溯到《簡?愛》或者《呼嘯山莊》。對于麥克尤恩來說,查理這樣過于現(xiàn)實而又有些乏味的人物,是否意味著他對自己的一次突破?這就有必要回顧他早先如《床笫之間》這一時期的作品。亞當這一形象讓我想到麥克尤恩早先的一篇短篇小說《臨死前的高潮》。這篇略帶些愛倫?坡式哥特風格的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寫成,講述一個性情乖僻的富翁在逛街時看到了櫥窗中的一個塑料女模特,并突然對其心動。他將模特買回家,將其命名為海倫(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海倫不也幾乎沒有自己的聲音嗎?),然后一廂情愿地與它開始了戀愛。海倫當然是不能開口的,然而正是這種絕對的沉默成了讓富翁癡迷的特質(zhì)??墒呛镁安婚L,后來事情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正因為自己的私人司機和平常不同,在晚上來拜訪了一次,并且鬼使神差地在和富翁說話的時候朝富翁背后的客廳里忘了一眼,富翁開始妄想司機和海倫之間有了外遇。海倫當然也不能為自己辯白——沉默本來是海倫吸引富翁的魅力,現(xiàn)在卻成了傷害富翁的武器:在小說的高潮,暴怒的富翁用枕頭“捂死”了海倫,完成了一樁荒謬的謀殺。大部分時候,亞當也是很安靜的。但安靜的背后是思考的實體。我們注意到推動故事發(fā)展的一條重要線索:亞當憑借自己超強的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花幾分鐘的時間用極其微小的一點本金去購買股票,并在幾天之內(nèi)為查理賺來了數(shù)萬英鎊。這個情節(jié)為之后的矛盾沖突埋下了伏筆,可以暫且不談;或者《一只豢養(yǎng)猿猴的沉思》。麥克尤恩的自我突破。如果我們把《臨死前的高潮》這樣的作品稱之為麥克尤恩的“精神寓言”時期,那么《我這樣的機器》是否也可以歸入此類?結(jié)構(gòu)上,《我這樣的機器》,《追日》與更早先的《愛無可忍》都采用了相同的平行結(jié)構(gòu)。《愛無可忍》的主人公擁有物理學學位和量子動力學博士學位,篤信新達爾文主義,是一位47歲的科普作家;《追日》的主人公;《我這樣的機器》中,承擔這一任務的變成了圖靈。科學知識在麥克尤恩的小說中總是扮演一種非常怪異的位置。我們知道麥克尤恩是以認真著稱的作家,光是每次在他作品結(jié)尾的致謝一欄便可看出端倪;但他寫科學并不是真的為了科學?!肮ぷ魇且环N逃避——此時此刻,我甚至沒有懷疑這一點?!薄稅蹮o可忍》的主人公喬如此坦誠道。在這部小說中,主人公喬因為一起突發(fā)事件認識了杰德,一個基督徒兼同性戀,同時也身患德?克萊鮑特拉綜合征。這種類似偏執(zhí)狂式的精神疾患使得杰德錯誤地堅信喬愛上了他,于是開始粗暴地侵入喬的生活,騷擾電話、寫信、跟蹤無所不用其極,令喬不勝其煩。溝通的無效是麥克尤恩反復書寫的一個命題。說謊是麥克尤恩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當他的小說中開始觸及“謊言”的時候,整個小說的質(zhì)感就會迅速如胖大海般吸水膨脹。 

責任編輯:科普云

科普中國APP 科普中國微信 科普中國微博
科普中國-科幻空間
是中國科協(xié)為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shè)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內(nèi)容建設(shè)為重點,充分依托現(xiàn)有的傳播渠道和平臺,使科普信息化建設(shè)與傳統(tǒng)科普深度融合,以公眾關(guān)注度作為項目精準評估的標準,提升國家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