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證實新冠疫苗高接種率益處

科技日報 2021-06-16 作者:張夢然

  英國《自然·醫(yī)學》雜志近日發(fā)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發(fā)現,新冠肺炎疫苗的高接種率與新冠病毒在16歲及以下人群中的低感染率有關。這一結果來自研究人員對2020年12月6日至2021年3月9日以色列177個地理位置不同的社區(qū)疫苗接種記錄和檢測結果的分析,表明了疫苗接種不僅能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未接種者。

  臨床試驗和疫苗接種計劃顯示,新冠疫苗在個人和社區(qū)層面預防感染和發(fā)病的效果很好。但也有聲音認為,疫苗接種可能會導致人類行為發(fā)生變化,譬如,如果打過疫苗的人不太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或是在與新冠患者接觸后不主動隔離,則會增加傳染性。

  在全球接種疫苗的國家中,以色列的速度領先,從2020年12月19日開始接種疫苗,并在9周內覆蓋了近50%的人口,截至目前,有近80%的以色列成年人完成了疫苗接種,該國還未對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開展接種工作。

  為了明確疫苗接種能否在群體層面減少新冠病毒在未接種個體中的傳播,以色列理工學院科學家羅伊·齊士尼、以色列健康組織研發(fā)創(chuàng)新部Maccabitech的研究人員塔爾·帕塔隆及他們的同事,此次研究了177個地理位置不同、疫苗接種率不同(總計共137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的社區(qū),以及一組16歲以下尚無疫苗可種的未接種群體。

  研究人員在固定間隔統計了各個社區(qū)新冠陽性人數的變化。他們發(fā)現,平均而言,一個社區(qū)的接種人數每增加20%,同社區(qū)未接種人群的新冠病毒陽性人數會出現降低趨勢。

  研究團隊提醒稱,他們的研究結果未考慮人群對新冠病毒獲得天然免疫力的情況。

  他們最后表示,雖然在未接種人群中看到疫苗相關保護力令人振奮,但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來理解疫苗接種計劃是如何幫助實現群體免疫并消除疾病的。

責任編輯:王超

科普中國APP 科普中國微信 科普中國微博
科技日報
是中國科協為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內容建設為重點,充分依托現有的傳播渠道和平臺,使科普信息化建設與傳統科普深度融合,以公眾關注度作為項目精準評估的標準,提升國家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猜你喜歡